当前位置:首页>>民大风采

【民大故事】留在心里的记忆——回忆我们的父亲夏祖明(作者:夏青、夏阳)

来源:宣传部发布时间:2018-09-07本文已被浏览 14162 次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2016年11月15日,我收到西藏民族大学老教授胡秉之先生发来一条微信:“今天是11月15日,是你们亲爱的爸爸,我的同事和朋友夏祖明同志遇难44周年纪念日。你爸爸是我敬重的兄长。1960年我到民院时,你爸爸已经是陕西省、全国文教事业先进工作者,参加了全国群英会。1972年10月3日,我们乘同架飞机到西藏搞教育革命,11月8日他还专门到堆龙德庆县来看我,想不到这竟是最后一别。现在他在天堂看到你妈妈身体很好,看到你和弟弟事业有成,看到孙子、外孙女都那么优秀,一定非常高兴。再次祝福你们全家平安、健康、快乐、幸福!”

次年11月15日,父亲生前的同事薛林堂教授给我母亲发了一条微信:“联芬,今天是老夏离开人世的日子,怀念他高尚的人品,为人友善的作风,优秀的书法,勤恳的工作精神。老天不公,他走的太早了。当时文革结束太需要他这样的优秀人才了,真的非常怀念老夏同志。”

两位老先生朴实真诚的话,让我们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作为儿女,我们为自己有这样一位平凡伟大的父亲骄傲。我们深深怀念父亲,以及像父亲那样的第一代民大人。

 

夏祖明一家合照(父亲夏祖明、母亲王联芬、女儿夏青、儿子夏阳) 

听父辈们讲,父亲是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的,1950年随十八军53师文工团进军西藏,1951年参加修建甘孜机场。1955年,在阿里工委组织部的带领下,父亲一行人从拉萨出发赴阿里,当时去阿里,交通极不方便,步行了一千多公里,用了几个月时间才到达阿里地区工委所在地嘎伦昆莎(现狮泉河)。在那个海拔高,条件极其艰苦的地方一干就是两年。

十八军文艺兵夏祖明

1957年,中央书记处贯彻落实毛主席提出“慎重稳进”“六年不改”的西藏工作方针和“西藏也要设立大学”的重要指示精神,于3月5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专门讨论西藏工作,决定在内地为西藏设立学校,培养民族干部,为西藏民主改革做准备。时任中央书记处总书记的邓小平指出:“藏族学员凡愿来内地学习的,人数不限;不愿意来的,一个也不强迫。你们西藏自己在内地办学”,“几千人回内地学习,这是西藏的一大革命,有其深远的历史意义”。西藏工委遵照中央书记处指示精神,正式在陕西宝鸡虢镇建立了西藏团校。父亲接到通知后,带领阿里地区的几十名学生来到陕西宝鸡虢镇西藏团校报到,从一个文艺战士转换身份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一名民族教育工作者,尽管有许多困难,但他从头学起,向身边的教师学,向教育对象学。他搬进了学生宿舍,和学生们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针对当时的学生中80%出身翻身农奴家庭,绝大多数是藏汉语双文盲的实际情况,父亲和同事们创造“教学形象化、辅导多样化和生活汉语化”的速成教学方法。在给学生上算数课时,他每次课前都认真备课,准备好教具,讲加减法时,还比较顺利,但是讲到乘除法时,需要背诵乘法口诀表,这就成了学习的一个难点。当时的西藏,在教学生背诵乘法口诀表时,一般采用有声有调的高声唱读,父亲在西藏7年,亲身经历了这种教学方法,也有学生提出要用这种传统的唱读法背诵乘法口诀表。可是这种方法的不足,正如俗话说的“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只是直着嗓子喊叫,没法用心记忆,完全学会弄懂需要较长的时间。为了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果,他改变了藏族学生传统的学习方法,教他们先理解,再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多实践,多做练习题,他带着学生反复做练习题,反复记忆,效果明显就出来了,不但节省了时间,而且让学生记得更加牢固。

夏祖明参加全国群英会(左边倒数第一)

夏祖明参加全国群英会的出席证

1960年全国文教群英会,夏祖明被评为全国劳模 

用心教好每一节课,不让一个藏族学生掉队,是父亲和同事们最大的愿望。当时从高原上下来的藏族学生,年龄都比较小,来校前有很多是农奴,有的给三大领主放牧,漫山遍野地跑惯了,还不会约束自己,刚进校走进课堂很不习惯,根本无法安静地坐下来静心学习。几个月过去了,个别学生还没有养成学习的习惯,还有的学生早上起不来床,夜里睡觉尿床。为了让这些学生能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父亲搬进了学生宿舍,白天和同学们一起上课,课后和同学们一起吃饭、一起参加课外活动,晚上和同学们一起住宿舍,学生入睡后又一个宿舍一个宿舍的去查夜,为他们盖好踢开的被子。清晨叫学生们起床,时常还为那些年龄小,没有适应内地生活,夜里尿床的学生洗晒被褥。他像父母一样,关心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的学习,使这些高原上下来的藏族孩子,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他常说,这些翻身农奴的孩子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关心集体、淳朴善良,我们要多看他们的优点,平时给予他们更多一些的关爱和帮助,让他们慢慢克服过去自由散漫的旧习惯,养成遵守纪律、刻苦学习的良好习惯。父亲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制定个人学习计划,给予学生们不同的辅导,用自己的爱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温暖他们。学生们理解了老师的用心,也开始慢慢懂得了学好文化知识,才能改变旧西藏贫穷落后的面貌,才能建设好自己美丽家乡的道理。思想认识提高了,学习也开始慢慢入门,他们更加刻苦努力,不少同学在校期间加入了共青团,成为日后平叛斗争和西藏民主改革的骨干力量。

夏祖明在西藏公学 

夏祖明和学生一起参加劳动 

父亲在与藏族学生的长期相处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小时候常听父亲讲,团校学生都是十七岁以下的孩子,他们刚从西藏来内地时,年龄小,水土不服,经常生病,老师们不仅要关心他们的学习,更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当时患两种病的学生比较多:一种是肺结核。学校为此专门在西安小雁塔设立了一个疗养院,把得肺结核的学生送到疗养院,一边治疗休养,一边学习;另一种就是绦虫病,由于当时西藏的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都很差,许多孩子吃了生牛羊肉,肚子里都长了绦虫,绦虫在肚子里,影响食欲,造成消化不良,常常肚子疼,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让学生能够正常的学习生活,学校安排在寒暑假、周日,分批分期给学生打虫,安排老师值班照顾学生。一般吃药后几个小时,绦虫才会打下来,学生看见长长的白绦虫特别害怕,有的吓得直哭;还有的学生在打虫时,绦虫半截留在屁股里,半截露在外面,父亲就用手轻轻的帮助学生把剩下的半截拉出来,安慰他们不要害怕,给他们讲科学知识。感受着父母亲一样的关爱,学生们感动万分,说这样的老师比自己的父母还要亲啊!这些看起来很小的故事,几十年来一直深深感动、感染、教育着我们。这是怎样的一代人啊,为了西藏的民族教育事业,为了这些从高原来的藏族学生,做着父母、亲人们做的事,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甚至付出的更多。他是学生们胜似父母的老师,也是儿女们心目中高大完美的父亲!

1961年,夏祖明被评为西藏公学先进工作者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父亲在会计科担任政工干事,兼任企业(三)班班主任。部队生活的经历,锻造了父亲坚强乐观、积极向上、工作认真负责的性格,所以在工作生活中父亲严格要求自己,对学生关爱有加,做到言传身教。为了搞好班级工作,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个“五好计划”,并把这个计划给班里的每个同学看,征求他们对自己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监督他做好班主任工作。他在致班委的信中写道:“这是我的个人五好计划,为了便于大家督促我不断地改造思想,改进工作,这份计划大家看后可以给我提出意见。特别在平时,更希望大家监督我、帮助我,使我能够在革命化的大道上大踏步地迈进,为革命而争当五好”班里学生在看了这份五好计划后,纷纷签字留言。有一个名叫李宝莲的学生写道:“夏老师,您的五好计划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和鞭策作用,我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在各方面争取向您学习。结合咱们班的工作来说,您是否可以把工作方面的第五条再落实一下。不但您自己要为革命争当五好,而且要经常教导和启发学生为革命而争当五好学生、四好支部和五好班集体。处处、时时、事事教导和培养学生当好革命接班人”(附:当时学生的签名及给老师的回复材料)。多么朴实的语言,多么诚恳的交流,其中饱含着那个年代,那一代人对民族教育事业的执着与热爱,对学生的认真与责任。

 

     

夏祖明在西藏民院担任班主任期间给自己制定的“五好计划” 

会计科企业三班学生李宝莲就夏祖明制定的“五好计划”提出的意见 

到了文化大革命期间,那个动荡的年代里,学校也成了罢课闹革命的地方。有一段时间,什么牛鬼蛇神、走资派、黑五类,揪得越多越好,搞得人心惶惶,学校里一天就揪出几十个干部教师批斗、游校,几十个人集中关在一个大教室里,集体睡地铺,集体吃饭,集体劳动,当时被称为关“牛棚”,我父亲也在其中。听父亲讲,有一天晚饭后,他们集体去校园打扫环境卫生,回到“牛棚”天已经很晚了,睡在我父亲旁边的任老师,因为年龄比较大,身体不太好,非常疲惫,顾不上洗漱,就坐在地铺上脱掉鞋袜准备睡觉。他脱下的袜子无意中放在了毛主席著作上,刚好被值班的红卫兵看见了,大声喊道:“这是阶级斗争新动向,是反革命行为”。任老师吓坏了,浑身发抖,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他年龄大,血压又高,怎么经得起这样的惊吓。父亲看到任老师这个状况,怕他犯病,就对红卫兵说“这袜子是我不小心放上去的,我愿意向毛主席他老人家请罪”。他把责任揽到了自己身上,为的是不让任老师承担责任,自己受点委屈不要紧,只要事态不再发展。随后,我父亲手捧红宝书,站立在毛主席像前,背诵着毛主席语录,向毛主席请罪,一直站到深夜。在所谓“牛棚”改造的那段日子,他经常对看守这些老师、干部的红卫兵学生语重心长地说:“这个牛棚里关着的不少老师,他们年纪大,好多人都有慢性病,经不起恐吓和谩骂,经不起棍棒,他们曾经都是你们的老师,你们还年轻,很多事情没有经历过,要注意党的政策”。学生们听了他的话,默默点头,表示在今后的管教中会注意方式方法,尊重这些为西藏教育事业努力工作,默默奉献的教师。

 

1960年,夏祖明被陕西省人民委员会评为社会主义文教建设事业先进工作者 

 “文革”期间,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彻底被打乱。1966年5月到1967年12月,学校被迫停课,办学陷入严重混乱局面。到了1970年,西藏自治区革委会决定撤销西藏民族学院,学校解散,人员、土地和物资严重流失。直到1971年5月,西藏自治区革委会党的核心领导小组决定恢复西藏民族学院,同时决定迁入西藏办学,并下发了《关于恢复西藏民族学院若干问题的纪要》,指出撤销西藏民族学院的决定是错误的,要求遵照中央指示精神,坚决按照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把西藏民族学院办好。随后,学校恢复并开始招生,排除干扰继续办好专业教育,同时又派教师走出校门,深入西藏为有关部门举办农、牧、会计、医务等短训班,服务西藏发展。1972年父亲与会计科的部分教师一起赴藏参加开门办学,在从拉萨去日喀则途中,不幸以身殉职,因公牺牲时刚满40周岁。父亲为西藏的民族教育事业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诠释了一位第一代西藏民大人对西藏民族教育事业的赤子之心。在民大工作的十几年中,他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多次获得学校、陕西省、全国“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先进工作者”、“红旗手”、“省劳模”、“全国劳模”等殊荣,并代表西藏出席全国群英会。成为第一代民大人的骄傲。

 

  
1972年赴藏开门办学时,夏祖明在拉萨布达拉宫前拍照留念 

夏祖明(前排右一)和一同进藏的会计科教师在布达拉宫前合影留念 

父亲殉职后,西藏教育厅给他做了一口厚厚的棺木,在拉萨的老领导、老同事和他曾经教过的学生们一起把他安葬在了西藏烈士陵园。把他永远留在了他热爱的,为之奋斗的,奉献了青春和生命的雪域高原……四十多年来,每逢清明节,父亲生前在西藏的好友、同事,特别是他教过的那些藏族学生都会自发去烈士陵园为他扫墓,给他送去鲜花和哈达,缅怀他、纪念他。今年是学校60年华诞,暑假期间,我们姐弟俩去西藏出差,与自治区教工委、教育厅领导一起去烈士陵园看望了父亲,站在父亲的墓碑前,回忆与他相处的美好短暂的日子,诉说我们心中的思念,告慰他我们今天的成长和进步。

我们的父亲夏祖明是一个普通而平凡的人,他是十八军老战士、第一代民大人,为西藏的民族教育事业献出了青春和宝贵的生命,为西藏教育和民大发展培养了一批优秀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他多才多艺,平易近人,更是我们的好父亲,尤其是他身上担当奉献的老西藏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姐弟俩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1972年夏祖明生前好友同事在烈士陵园与他告别

2018年7月,西藏教工委教育厅为夏祖明同志敬献的花篮上写着:深切悼念为西藏教育事业奉献终身的夏祖明同志 

父亲离开我们的时候,我十二岁,弟弟夏阳只有七岁,然而他短暂的一生,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深深影响和教育着我们以及我们的下一代。作为儿女,我们姐弟俩缅怀他,学习他,为自己有这样一位平凡而伟大的父亲骄傲,也一刻不敢忘记,不敢辜负父辈们的培养教育,继承父亲热爱西藏教育事业、关爱同志和学生、勇于担当奉献的老西藏精神,继续做着父亲没有完成的民族教育工作。几十年来,我和弟弟作为十八军后代,第二代民大人,我们生在这里,长在这里,学习生活工作在这里,我们参与了民大的建设,见证了民大的发展,我们同民大一起成长,我们时刻也不敢忘记父辈们担当奉献的精神!

像父辈们一样,我们的青春,我们最美好的岁月也深深地刻录在西藏民族大学的年轮上。从西藏公学,到西藏民族学院,再到西藏民族大学,我们是幸运的见证者,也是实际的参与者。就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我们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一步一个脚印,成为学校发展和建设的中坚力量。我们要倍加珍惜现在美好的时光,为西藏民族大学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作者简介】夏青,女,在西藏公学、西藏民族学院附属中学上小学、中学、大学;1979年在西藏民族学院参加工作。曾在学校教务处、纪委监察室、国资处、外语学院、财务处等单位工作任职。现任西藏民族大学财务处处长。

夏阳,男,在西藏公学、西藏民族学院附属中学上小学、中学,1985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同年在西藏民族学院参加工作。曾在学校民族研究院、宣传部、科研处等单位工作任职。现任西藏民族大学科研处副处长、《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编审等职。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西藏民族大学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西藏民族大学网所发布信息由原创信息、转载信息构成;
2、凡注明信息来源为西藏民族大学网的信息为本站原创信息,其版权为西藏民族大学网所有;
3、凡注明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信息为本站转载信息,西藏民族大学网不对其观点的正确性和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
版权所有©2015 西藏民族大学 地址:陕西咸阳市文汇东路6号 邮编:712082 制作维护:网络信息技术中心
备案号:陕ICP备16001070号-1     您是第位访客
招生电话:029-33755799(本专科)   029-33755387(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