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短波

北京大学姜景奎教授为外语学院印地语专业作线上学术讲座

来源:外语学院发布时间:2020-06-22本文已被浏览 1466 次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619日,应外语学院邀请,教育部高校外指委副主任委员、非通用语分指委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西藏民族大学兼职教授姜景奎教授为我校印地语专业学生作题为《中国非通用语发展及相关国别区域研究》线上学术讲座。外语学院全体印地语专业师生聆听了讲座。

姜教授首先解释了“非通用语”的概念,梳理了我国非通用语的教育历程以及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并重点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五代学人研究南亚的历程。针对国别区域研究这个话题,姜教授指出,所谓国别区域研究就是依托相关外语,主要是外语非通用语,对相关国家和地区进行的综合研究,属于跨学科类专业。中国的国别和区域研究最早始于西汉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是一次非常成功、非常完美、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东汉时期,汉明帝“夜梦金人”之后,佛教东渐,北路和南路并进,中亚、南亚、东南亚研究开始规模呈现。那时的非通代表人物有朱士行、法显和鸠摩罗什等。盛唐时期对外交流盛行,海纳百川,唐太宗、唐高宗和武则天等帝王重视佛教及其它外来文化,玄奘和义净等人西行的壮举至今仍被人们称道。宋元明时期,海路发达,对外交流薪火相传,出现了马可·波罗和郑和等非通用语人才,使得中国的国别和区域研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到了清朝,由于统治者轻视他国、闭关锁国政策等原因,国别和区域研究受阻,导致国人对世界格局认识不清等问题。直到新中国成立,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主席交友亚非拉,中国的国别和区域研究踏上了一个新的高度,非通用语言得到了继续发展。谈及中国当前的国别与区域研究,即新时代+后疫情时期,同时结合目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近期中印的边境摩擦,姜教授指出当前的国别与区域研究非常重要,主要任务是要守护疆域,强国强民,他勉励大家在学习和科研中一定要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用非通用语这个“抓手”,破窗看“景”,不要雾里看花,要效法先辈,将个人诉求与民族需要统一起来,为推进国家和社会进步而努力。

最后,姜教授以荷花形容国别区域研究,指出盛夏绽放的荷花固然美丽,但没有荷花下的清水和淤泥,美丽的荷花也就不复存在,只有搞好清水和淤泥,才能养出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荷花。如此形象的讲解,使广大师生进一步认识到,对南亚国别和区域学习与研究需重视积累,打好基础,积跬步,才能以致千里。

姜景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已出版《印度文学论》《印地语戏剧文学》等专著六部,《苏尔诗海》《印度与中国》等译著三部,《汉语印地语大词典》辞书一部,《中国学者论泰戈尔》《多维视野中的印度文学文化》等编著20余部,以及《印度经典汉译的历史、现状和展望》和The History of  the Production of India-related Knowledge in Post-1950 China等学术论文70余篇。

(文:王澜、邵帅、范晓婷/审核:郭彧斌/编辑:陈庆芝)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西藏民族大学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西藏民族大学网所发布信息由原创信息、转载信息构成;
2、凡注明信息来源为西藏民族大学网的信息为本站原创信息,其版权为西藏民族大学网所有;
3、凡注明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信息为本站转载信息,西藏民族大学网不对其观点的正确性和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
版权所有©2015 西藏民族大学 地址:陕西咸阳市文汇东路6号 邮编:712082 制作维护:网络信息技术中心
备案号:陕ICP备16001070号-1     您是第位访客
招生电话:029-33755799(本专科)   029-33755387(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