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大新闻

中国传媒大学与我校签订对口支援工作协议

来源:学校办公室发布时间:2020-09-24本文已被浏览 4452 次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92022日,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陈文申一行14人来访我校,看望慰问援藏干部人才,双方就推进对口支援、深化合作等进行座谈交流,并签订了对口支援工作协议。校党委书记、副校长欧珠出席会议并致辞,党委副书记、校长刘凯主持会议,党委常委、副校长扎西卓玛、张树庭参加会议,两校相关部门负责人与会。

欧珠在致辞时说,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的关键时刻,陈文申书记一行来校指导工作、共商对口支援大计,充分体现了中国传媒大学对对口支援工作的高度重视,对西藏民族大学的鼎力支持,对民大各族师生的深厚情谊。他代表学校各族师生向陈文申书记一行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向中国传媒大学给予我校的大力支持和无私援助表示衷心感谢。他说,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西藏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西藏工作把舵定向、谋篇布局,推动西藏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绩。当前,学校正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致我校建校60周年贺信精神,不断凝练办学特色,大力实施转型创新发展战略,深入推进民大2020计划,加快建设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高水平综合性一流民族大学。

欧珠指出,长期以来,中国传媒大学始终站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真情援藏、科学援藏、持续援藏,对口支援工作站位高、针对性强、思路清、力度大、效果好,为学校教育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学校师生对此感念在心。中国传媒大学选派的援藏干部人才张树庭团结带领学校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讲政治、顾大局、讲奉献,始终把民大的事作为自己的家里事、分内事来对待、来谋划、来发展,不断创新援藏形式、拓宽援藏领域、丰富援藏内涵,在学校发展规划、学科专业、研究生教育改革、科技创新、对外交流协作等多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推动学校转型创新发展特别是打赢“民大2020计划攻坚战作出了重要贡献。希望两校继续坚持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原则,积极探索对口支援工作新模式,切实加强深度合作,力争在重大课题研究、高层次人才培养、国家级人才计划申报等方面实现高端突破,切实将中国传媒大学的优势资源转化为我校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共同为推动新时代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陈文申表示,西藏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教育援藏是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中国传媒大学很高兴能加入团队对口支援西藏民族大学队伍,为民族高等教育发展贡献绵薄之力。中国传媒大学始终珍视对口支援西藏民族大学的缘分,矢志不渝地把对口支援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抓牢抓实,通过对口支援和交流,两校结下了亲如一家的深厚情谊,打下了坚实的合作基础,彼此收获、相互受益。此行对西藏民族大学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民大取得的成绩和创造的经验,值得中国传媒大学认真学习借鉴。在今后的对口支援工作中,中国传媒大学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把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落实到位,做援藏干部的坚强后盾,精准对接民大需求,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担当,进一步完善机制、创新模式,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开展更深入、更精准的帮扶与合作。

陈文申代表中国传媒大学向西藏民族大学师生对援藏干部张树庭同志的关心支持致以诚挚感谢,希望张树庭同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虚心向民大师生学习,汲取宝贵经验,再接再厉、发挥优势、担当作为,深入推进对口援藏工作升级加力。

张树庭汇报了援藏工作情况,重点从全身投入,做知藏懂藏的援藏干部;全心投入,做建藏兴藏的援藏干部;全情投入,做助藏爱藏的援藏干部三个方面介绍了一年多来的援藏体会和工作开展情况。他表示,将团结带领学校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进一步发扬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民大精神,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和工作作风,切实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想清楚援藏为什么”“在藏干什么”“离藏留什么,为西藏民族大学的发展整合一切资源、贡献毕生所学,高质量完成对口支援工作,用看得见的成绩和实效为推进西藏高等教育发展、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出应有贡献。

在热烈的掌声中,陈文申和欧珠共同签署了《中国传媒大学对口支援西藏民族大学工作协议》。按照对口支援协议,中国传媒大学将从学科建设、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资源共享等方面对我校进行对口支援。

座谈会后,在秦汉校区图书馆,举行了中国传媒大学向我校捐赠价值10万余元图书的捐赠仪式。

来访期间,陈文申一行还参观了秦汉校区、校史馆、网络思政中心、图书馆、2011文化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两校相关部门就形成更加有效的常态化互访和交流合作机制进行了深入沟通交流。


                  

(文:校办/图:付慧莹/审核:曾丙健/编辑:陈庆芝)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西藏民族大学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西藏民族大学网所发布信息由原创信息、转载信息构成;
2、凡注明信息来源为西藏民族大学网的信息为本站原创信息,其版权为西藏民族大学网所有;
3、凡注明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信息为本站转载信息,西藏民族大学网不对其观点的正确性和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
版权所有©2015 西藏民族大学 地址:陕西咸阳市文汇东路6号 邮编:712082 制作维护:网络信息技术中心
备案号:陕ICP备16001070号-1     您是第位访客
招生电话:029-33755799(本专科)   029-33755387(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