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通知公告

西藏民族大学关于招聘2021-2022学年“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教师的公告

来源:党委办公室发布时间:2021-08-30本文已被浏览 30197 次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1—2022学年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有关实施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现就招聘“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教师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应聘条件

政治可靠,师德高尚;身体健康,年龄一般在70岁(含)以下(身体情况较好者可适当放宽年龄要求),已办理完退休手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教育教学经验丰富;能从事正常的教学科研工作。

二、学科专业

2021-2022学年,面向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对口支援高校聘用“银龄教师”的具体需求详见《2021-2022学年西藏民族大学银龄教师学科专业需求表》(附件1)。

三、岗位职责

银龄教师以课程教学、教学指导、课题研究、团队建设指导为主,短期授课、在线教育、微信辅导、同步课堂、学术讲座(报告)为辅,采取传、帮、带的方式,引入先进教学方法和科研理念,指导本学科教师做好教学和科研工作。

(一)长期支援教师(支援时间不少于1学年)

1.每学年承担不少于64学时(计划学时)的教学工作。

2.帮助学校提升中青年教师教学、科研水平,指导 1 名青年教师的教学或科研工作。

3.参与指导1 项课题研究;或指导教师申报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指导教师申报科技成果奖、教学成果奖。

4.每学期组织开展1次本学科学术讲座(报告)或教研等活动。

5.参与指导学科专业及课程建设,指导学生专业技能比赛、毕业生论文写作等人才培养工作。

(二)短期支援教师(支援时间不少于1个月)

 参照长期长期支援教师的岗位职责执行。

四、待遇保障

(一)工资待遇保障

1. 长期支援人员

税前补助标准:副高级职称教师8万元/年,正高级职称教师10万元/年。在校支援期间享受伙食补助、通讯补助、休假包干补助、降温费、取暖费等待遇;按校内规定执行超课时津贴和教学、科研奖励等;讲座劳务费按学校规定执行。

2.短期支援人员

税前补助标准:副高级职称教师6400元/月、正高级职称教师8000元/月。支援期间享受伙食补助、通讯补助、降温费、取暖费等待遇;支援期间可核报一次本人居住地往返学校交通费;讲座劳务费按学校规定执行。

3.通过在线教育、微信辅导、同步课堂等柔性方式支教的,课时费为100元/课时。

4.专程邀请到校开展学术讲座等的劳务费、交通费、食宿费等,按学校相关标准执行。

(二)医疗待遇保障

西藏民族大学向支援人员购买人身意外险和商业医疗等补充保险。支援人员享受西藏民族大学附属医院绿色医疗通道待遇,其中长期支援人员每年可享受一次西藏民族大学同职级人员体检待遇。

    (三)工作、生活保障

西藏民族大学向支援人员提供必要的教学科研设备,基本住宿生活保障。

五、应聘方式

应聘人员填写《教育部直属高校银龄教师对口支援西藏民族大学报名表》(附件2),发送至以下邮箱,邮件命名为:姓名-支援高校名称-学科/专业。

联系人:吴志颖029-33755161,18966560521

        赵楚一029-33755161,13196311939

报名时间:2021年8月30日—2021年9月9日    

E-mail:332195565@qq.com

 

附件:1.2021-2022学年西藏民族大学银龄教师学科专业需

        求表

      2.教育部直属高校银龄教师对支援西藏民族大学报

        名表

      3.西藏民族大学简介

 

 

                                西藏民族大学

                               2021年8月30日

  

附件1: 2021 年度西藏民族大学银龄教师需求表

序号

受援学院

需求学科/专业

联系人及电话

备注

1

文学院

语言文字学(现代汉语方向)
戏剧影视文学古典文献学
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方向)

王军君
13992080685

 

2

财经学院

金融专业
财务管理或会计
审计或统计

陈爱东
15091802707

 

3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王彦智
18092861888

 

4

法学院

经济法学
社会学
宪法或行政法学

侯  明
13991007406

 

5

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公共管理

秦国华
15029503893

 

6

信息工程学院

环境生态工程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王  浩
13659109990

 

7

民族研究院

民族学
考古学(中国考古)
历史学(师范)

刘玉皑
13002984966

 

8

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闻学
网络与新媒体
广告学

袁爱中
17742423909

 

9

教育学院

教育学
学前教育
表演专业(舞剧方向)
数学与应用数学
教育技术学

王  毅
18740599002

 

10

外语学院

印地语
尼泊尔语
英语(翻译、语言学或文学)

赵家红
13891018823

 

11

医学部

人体解剖学
药学专业(药物成分分析与检测方向)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或生物信息学或生理学
临床课教师(普外科、儿科、产科、消化内科、感染科、胸外科)

周伟团
13909108815

 

12

体育学院

体育专业(运动人体科学方向、户外运动优先)

杨海航
13992057786

 

备注:需求教师的指标不限。

 

 

 

 

附件2:

教育部直属高校银龄教师

对口支援西藏民族大学报名表

支援高校名称:                                   填表时间:2021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电子照片)

民族

 

籍贯

 

政治面貌

 

身份证号

 

职称

 

最高学历/学位

 

专业

 

原工作学校和学院

 

曾任行政职务

 

退休时间

 

现居城市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主要的学习、工作经历

自何年何月

至何年何月

在何单位任职及职务(职称)

 

 

 

 

 

 

 

 

 

 

 

 

 

 

 

 

 

 

 

 

 

主要教学、科研业绩及学术成就

(包括承担课程教学、教研教改、学科专业建设、指导青年、团队建设、科研项目,以及撰写的论文、论著和取得的教学科研奖励等)

 

 

 

 

 

 

 

 

 

曾讲授课程及使用教材

 

对口支援

意向时间

(如:1长期、短期等)

 

还可承担哪些工作(如:课题研究、教学指导、团队建设等)

 

个人健康

状况

(如有慢性病请写出)

是否有家属随教及具体情况(如有)

姓名

 

年龄

            

民族

 

身份证号

 

联系电话

 

家属原工作单位及主要从事工作

 

备注

 

 

附件3:

西藏民族大学简介

 

渭水之滨,钟灵毓秀。巍巍学府,立德树人。

西藏民族大学地处陕西咸阳,是西藏和平解放后党中央为西藏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学校的创办是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基于民族团结、边疆稳固、国家振兴的政治远见做出的英明决策,是中央治藏方略的重要布局。学校是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地区重点建设高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教育部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试点单位、教育部团队式对口援助高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博士授权立项建设单位,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优秀试点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文明校园、自治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易班中心)高校。

西藏民族大学诞生于西藏和平解放初期、民主改革前夕的特殊历史时期,担负着为西藏培养各类人才的特殊历史使命,为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特殊的历史贡献。学校前身是1957年党中央指示创办、1958年9月开学的“西藏公学”,1965年更名为西藏民族学院,2015年更名为西藏民族大学。学校的发展始终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都对学校的筹建、建设做出过具体指示。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对学校的发展十分关心,胡锦涛同志为学校建校50周年发来贺信。2018年学校建校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向全校广大师生员工和校友致以热烈的祝贺,并充分肯定了学校 60 年来的办学成就、办学特色和办学精神,明确指出了学校发展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要举措,对学校的未来发展给予了殷切希望。

办学63年来,西藏民族大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精勤进取、笃行不倦,秉承“爱国、兴藏、笃学、敬业”的校训,弘扬“担当奉献、求真务实、和谐发展”的办学精神,坚持立足陕西、面向西藏、服务国家治藏方略的办学宗旨,始终与西藏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共命运,与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同进步,积极发挥西藏高等教育孵化器、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承创新重要平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西藏在内地的重要窗口等作用,始终致力于全面落实党和国家治藏方略,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反对分裂;始终致力于全力服务西藏经济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始终致力于为西藏培养一支靠得住、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党和人民、为西藏各项事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创校至今,学校培养了10万余名高水平的优秀建设者和各行各业、各个层面的优秀人才,其中涌现出了40多名省部级领导干部和一大批艺术家、作家、教授、医学家、农学家、工程师等杰出人才,赢得了“西藏干部摇篮”的美誉。

学校积极构建特色明显、适应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的学科专业体系,涵盖了哲学、经济、法学、教育、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设有文学院、民族研究院、法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财经学院、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教育学院、外语学院、体育学院、医学部、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4个教学单位。有59个本科专业,11个硕士一级学科,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5个国家级一流专业,8个省级一流专业,4个自治区级特色专业,3个自治区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春风化雨、桃李芬芳。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积极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机制,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大力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现有在校生10625人,其中本专科生9786人,研究生839人,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学生占55%。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数逐年增加,涌现出了一批就业创业先进典型。

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338名(其中校本部1014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890名,专技人员中有正高级职称人员149名,副高级职称人员259名;专任教师733名,其中教授145名,副教授237名,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618名,其中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48名,硕士研究生导师247名。现有“长江学者”1人,“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1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0人,西藏自治区学术技术带头人18人,享受西藏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部级教学团队7个。

学校不断深化协同创新,科研成果力攀高峰。现有省部级以上人文社科研究基地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培育)中心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2个,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7个,自治区高校教学实验室10个,自治区实验实训基地1个;自治区科研创新团队3个,自治区教学创新团队3个;近五年来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立项584项。建有西藏文化传承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西藏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研究基地、西藏社会和谐稳定与法治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共产党治藏方略研究中心、西藏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学研究中心、南亚研究所、旅游研究所、藏学研究所、西藏乡村振兴战略研究所、西藏高原体育与健康研究中心、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中心等一批高水平科研机构,产出了一批以《西藏经济发展若干重大问题(13对关系)研究》《西藏县级政权转型发展研究》《当代西藏产业经济发展史》等为代表的重大研究成果,为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充分发挥了高校的智库作用。其中西藏文化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入选教育部首批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南亚研究所入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名单、获批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依托高原环境相关疾病分子遗传机制与干预研究重点实验室、西藏光信息处理与可视化技术重点实验室、藏药检测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培育)中心以及高原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实验室等高级别实验室,培育了一批高水平科研团队,积极参与青藏高原第二次综合科考等重大项目,为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学校现有渭城、秦汉两个校区,并在拉萨建有教学实践基地,学校占地面积1157.48亩,校舍总面积49.8万平方米。现有各类教室171间,160个实习实践基地,1个自治区级众创空间;图书馆面积2.3万平方米,形成了学科内容丰富,纸质、电子、网络形式多样的馆藏资源,馆藏文献总量达319万多册。

学校充分发挥援藏政策优势,积极构建对口支援工作机制。在中组部、教育部和陕西省的统筹部署下,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长安大学等12所对口支援高校,不断创新援藏形式、拓宽援藏领域、丰富援藏内涵,深入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对口支援工作,推动学校学科专业、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当前,学校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的殷殷嘱托,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事业发展目标,即:以习近平总书记致学校建校60周年贺信精神为根本遵循,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根本问题,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建成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区域一流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

展望未来,西藏民族大学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致我校贺信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为推动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西藏民族大学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西藏民族大学网所发布信息由原创信息、转载信息构成;
2、凡注明信息来源为西藏民族大学网的信息为本站原创信息,其版权为西藏民族大学网所有;
3、凡注明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信息为本站转载信息,西藏民族大学网不对其观点的正确性和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
版权所有©2015 西藏民族大学 地址:陕西咸阳市文汇东路6号 邮编:712082 制作维护:网络信息技术中心
备案号:陕ICP备16001070号-1     您是第位访客
招生电话:029-33755799(本专科)   029-33755387(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