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民大风采

【同舟共济 共克时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新闻传播学院刘雨欣抗疫日记

来源:新闻传播学院发布时间:2022-01-13本文已被浏览 10874 次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就算微不足道,也要有一分热,发一分光。”这是在西安单日新增确诊病例首次超过50例的时候,西藏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刘雨欣在微博写下的一句话。

12月22日陕西省全省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235例,其中西安市确诊227例、咸阳市确诊4例。当天的晚上陆续传来西安即将封城的消息,家在西安,身处咸阳的刘雨欣,听闻姐姐作为医护人员已经奔赴一线后,她说,自己总要做点什么。

 

一个新传学子,从记录开始。

在西藏民族大学的每一轮核酸检测中,6个学院的全体师生员工、援藏银龄教师、乃至在校外聘、外包的后勤保障人员,无一被落下。

“核酸检测的医务人员从早忙到晚,没有一丝抱怨;国华楼前第一批志愿者率先组织引导,3条长龙一样的队伍有条不紊的向前移动着;寒风里等待着做核酸的每一个学生、穿梭在人群中为对同学们叮咛嘱咐的每一位班干部……我被这些疫情中的温暖和热情所感染,在面对严峻考验的时刻,我坚信,新闻学子更应该扛起责任与担当,怀揣着热忱之心,我愿意将那份坚守了许久的新闻理想燃烧在这个寒冷的冬季,与奋战一线的逆行者、志愿者一道,以笔为枪战疫情。”

 

记录稍纵即逝的瞬间,传播温暖正能量的画面

在学院党委的号召下,广电教研室伊丰老师和团学办辅导员迅速组织,一支来自新闻传播学院的抗疫宣传报道队伍快速组建了起来。

“19新闻1班杨淞、王皓晨,20广电1班侯淼、魏一,18广电班其达、巴桑次仁、周佳等一批同学率先出动,从青协志愿者的热心服务,到学校领导的安排部署,乃至对考研学子借考、送考的细心安排……这些付出和努力值得被记录、被传播,我和学院抗疫报道秦汉支队的小伙伴们战斗在一起,从早到晚,我们扛着摄像机、三脚架活跃在校园各处。这些鲜活的、感人的新闻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记录稍纵即逝的瞬间,传播温暖正能量的画面,这也是我们在疫情面前力所能及的贡献。

用真实诠释疫情下的温暖与感动

随着越来越多的党员志愿者加入抗疫宣传报道,通过一篇篇的报道与一张张的图片,越来越多的感人事迹被挖掘、被发现。

“1224日晚上11点半,按灭了补光灯,收起了三脚架,队员们相视而笑,疫情下的民大平安夜,注定难忘;1225日早上7点,我站在大雪纷飞的正德楼门前出镜报道,身后是脚步匆匆进入考场的考研学子,风雪兼程,为梦起航,守护梦想和守护生命同样重要;1226日下午7点,我校在西安借考的学生耿文珺在隔离宿舍接受了我的采访,她说,疫情无情人有情,一波三折的考研经历让她更加清晰地感受到了这个冬天的温暖与爱;1227日,当我在党员请战书上按下红红的手印的时候,胸前的党徽亦闪耀着别样的光芒……

在凌晨写完新闻稿、合上电脑无数个时刻,我的心绪翻涌,一份稿件的推送皆是一份荣光;在反复观看团队所制作的抗疫视频时,我的眼泪无数次滑落,隔着屏幕,我感激每一位默默奉献的志愿者。

 

使命在肩,你我皆不平凡

有许多感动无法用文字表述,新闻传播学院的抗疫宣传队伍用图片和视频的方式把真实的画面呈现在大众面前,无声的诠释了一场疫情下的温暖与感动。

“让我动容的是这样平凡的一家三口,新闻传播学院沈耀老师驻扎在秦汉校区,他的爱人医学院的欧政琳老师在渭城校区继续学生工作,一岁多的女儿留在校外的家中由老人照顾,视频通话中,小宝宝试图用手抓住镜头对面的爸爸妈妈……还有太多和他们一样在疫情中无私奉献的人,在国华楼打地铺的后勤人员、晚上10点还在校园进行消杀的工作人员,他们以平凡之躯,扛起巨大的责任,撑起学校师生的学习生活。我用相机定格疫情中的每一位普通工作者,用镜头和文字记录每一份付出、每一个辛苦的背影,这是新闻人的使命,更是新传学子的担当。

(文、图:刘雨欣/审核:杨红昌/编辑:张翠娟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西藏民族大学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西藏民族大学网所发布信息由原创信息、转载信息构成;
2、凡注明信息来源为西藏民族大学网的信息为本站原创信息,其版权为西藏民族大学网所有;
3、凡注明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信息为本站转载信息,西藏民族大学网不对其观点的正确性和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
版权所有©2015 西藏民族大学 地址:陕西咸阳市文汇东路6号 邮编:712082 制作维护:网络信息技术中心
备案号:陕ICP备16001070号-1     您是第位访客
招生电话:029-33755799(本专科)   029-33755387(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