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民大风采

【民大故事】难忘的经历成就更好的自己

来源:西藏民族大学首页发布时间:2022-03-07本文已被浏览 10569 次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一段刻骨的经历当然决定不了一个人的命运,但是它能影响你很多个未来,直接或者间接:决定着你思考问题的深度,理解世界的角度,内心宇宙的温度,对待工作的态度,眼观社会的广度。而这段难忘的驻村经历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塑造着一个更强大的我们。
在学校,很多老师没有去过阿里,但还是对学校的驻村点有所了解:靠近公路的多玛村、海拔最高的玛日玛村、熊出没的丁固村、临近无人区的古查村、狂风肆虐的麻木卓玛村。我们或多或少都听说过之前驻村前辈们丰富多彩的故事。在我看来他们的驻村经历充满了冒险、艰难、吃苦、甚至“奇幻”的色彩。经典的关键词“熊出没”“凿冰取水”“卫星电话”“大雪封山与世隔绝”“找不到回村的路”等等,让我对驻村有了无限的遐想和期待。
我们距第一批驻村已有十年了,这期间改则县有了显著的变化。通过与村民聊天,我了解到最大的变化就是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以来乡村面貌,村居环境的改变。新铺的柏油路方便了牧民群众和驻村工作队的出行,村委会也加盖了新的暖棚,添置了健身器材和娱乐设施,用水用电也极为便捷。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使得当地牧民群众和驻村工作队的生活更加便利了。即使这样,对于初次驻村的我来说,依然充满了挑战和考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莫过于2021年冬季—零下30至40度的极寒天气。由于气温太低,改则县城暖气管道、水管几乎全部冻裂了,停电停水也成了家常便饭。至于村里的情况更不容乐观,每当我们去县里办公或采购回来,总会发现存储的水或者其他液体都会冻得严严实实,即使在有炉子的卧室里,墙角上也会长期挂有冰霜,毫不夸张地说我们是住在“冰箱”里的。不过,在这种艰难的环境里,一个小朋友和一名驻村队员让我对未来的生活和工作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由于寒冷的天气,改则县所有的学校提前放了寒假,村里的小孩陆陆续续回到了家。这些“精灵”的回归,打破了村庄原本的寂静,增添了些许欢声笑语。每天都会有小朋友在村委会的暖棚里学习和玩耍。其中,嘎玛次旺是一个“特别”的小朋友。
嘎玛次旺是个非常聪明的小朋友,还没有上幼儿园就会写自己的名字、背诵拼音,而且非常勤快、积极。在很多场合都能见到他“忙碌”的身影:在分发牲畜草料时,拿着比自己大的麻袋在那边帮忙;在马圈里帮大人牵马、喂草和添水,然后去跟小马玩耍;在水池旁边,趴在地上帮大人接水;做饭时他就在我后面走来走去,用稚嫩的声音时不时地问需不需要帮忙;在小朋友的世界里他是不可缺少的玩伴……我想,这样一位“小能人”的卓越表现与他成长的环境不无关系。的确,在教育资源匮乏的地方,一个良好的家风和家教对孩子的成长尤为重要。嘎玛次旺作为牧民的儿子,生活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不要奢望有与谷爱凌般的家庭背景和社会资源,就连县城孩子的基本条件也很难达到。然而他依然能在极其有限的条件下发挥天赋和潜能,一样绽放着绚丽的光彩。我将持续关注嘎玛次旺的成长,尽自己所能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作为驻村工作的小小延续。
驻村工作最需要的基本功就是工作队能融入到当地,并与群众打成一片。我们这批工作队就有一位这样的队友——梁斌。
他个子不高、幽默风趣,在驻村期间能完全融入到当地群众中,或许是基于对藏文化的了解,或许是对藏区的热爱,能流利地拼读藏语,早上习惯吃糌粑,特别对藏面、肉饼和藏式辣椒情有独钟。他知道每家牧民家酥油茶的特色,其中对南措家的酥油茶赞不绝口,每次去都能多喝好几杯。村里的小朋友都会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叫他梁斌老师或叔叔。他不会嫌弃小朋友不洗脸,反而每次见到小孩后,都会让他们把鼻涕擦一擦。在玩耍的时候叮嘱让他们注意安全。到了饭点,如果孩子们还在村委会里,就会喊他们过来吃饭。跟小朋友一起踢球,感慨道这不是踢球,这是玩命,感叹小朋友们的体力,说吃羊肉长大的就是不一样。他还与不少牧民加了微信,时不时会聊天,当语言不通的时候就借助藏译通或表情包,语言的障碍无法阻挡他们聊天的热情。虽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已经结束了,但是他们之间的交流是最好的双语互动。藏历新年时,我们自掏腰包给小朋友们买了玩具和学习用品。在与村民联欢的时,他还为村民们唱了藏语版的《仓央嘉措情歌》,与村民们同频共振,一起欢度藏历水虎年。我们经常开玩笑说:“驻村,让一个陕西娃变成了会说一口流利汉语的藏族同胞”。这句话不就是一名队员融入到村民生活的最好体现吗?
我的驻村平淡日常,没有特别吸引人的故事,我所诉说的只是琐碎的点滴和一个队员所见所闻的感受罢了。或许对于很多人,这只是一段记忆的叙述,但是对于我,这是我人生历练的过程,是积累经验的过程,是自我成长的故事。
我想说,驻村海拔高,但是收获多;驻村条件差,但是成长快;驻村环境苦,但是故事多。我庆幸自己能够在驻村短暂的生活中能够遇到这些人和事,我将会把这些美好的回忆带到工作生活中,继续编织自己的人生。
这就是我的驻村故事,是我在阿里的点滴故事,我不会忘记这片高原热土,更不会忘记这里的人和事。这段时长六个月的经历,所遇见的人和事注定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塑造一个更强大的自己。
(文:西藏民族大学第十批第二轮驻村工作队队员  扎西卓嘎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西藏民族大学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西藏民族大学网所发布信息由原创信息、转载信息构成;
2、凡注明信息来源为西藏民族大学网的信息为本站原创信息,其版权为西藏民族大学网所有;
3、凡注明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信息为本站转载信息,西藏民族大学网不对其观点的正确性和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
版权所有©2015 西藏民族大学 地址:陕西咸阳市文汇东路6号 邮编:712082 制作维护:网络信息技术中心
备案号:陕ICP备16001070号-1     您是第位访客
招生电话:029-33755799(本专科)   029-33755387(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