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大新闻

体育人类学的当下与未来学术会议暨第六届中国体育人类学年会在西藏林芝成功举办

来源:体育学院发布时间:2023-07-17本文已被浏览 2330 次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7月1316日“体育人类学的当下与未来学术会议暨第六届中国体育人类学年会”在西藏林芝成功举办此次会议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体育人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我校体育学院、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中心和西藏高原体育与健康研究中心承办。

参加会议的嘉宾有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体育人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央民族大学王建民教授,体育人类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央民族大学韦晓康教授,体育人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华南师范大学邓星华教授,体育人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州体育学院倪依克教授,我校体育学院副院长王兴怀教授,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耿献伟教授等来自全国各地的体育学界资深学者。

会议开幕式由体育人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倪依克教授主持。我校体育学院副院长王兴怀教授致欢迎词。王兴怀指出,此次会议受到西藏民族大学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受任晓伟副校长和卞利强副校长委托,并代表西藏民族大学体育学院全体师生向来到林芝参加此次学术会议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

他首先向各参会代表介绍了我校的历史沿革和办学成就说,西藏民族大学体育学院以习近平总书记致我校建校60周年贺信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以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要为依据,形成了以体育教育专业为龙头,以运动训练专业、休闲体育专业为依托,大力发展高原特色体育的办学特色。2018年获批体育学一级学硕士点和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点,2020年体育教育专业被评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近年共承担国家级项目17项,学院还培养了诸如全运会1万米铜牌获得者米觉尼玛、2020年珠峰高程测量登顶行动的桑登次旺和贡秋桑登等多名优秀的运动健将,也培养了大批长期工作在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的基础体育教育工作者。他们为西藏高原的体育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最后,他讲到西藏民族大学体育学院承办的“第六届中国体育人类学学术会议”,旨在为各位学者搭建学术交流平台的同时,也承载了实现“体育强区”“健康西藏”建设的希望和期盼,希望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深入交流,建言献策,为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体育发展提供高屋建瓴的指导。希望通过更多优秀的学术成果来传播中华文化,形成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会议邀请到中央民族大学王建民教授、西藏大学丁玲辉教授、中山大学余成普教授、北京体育大学张晓义教授四位专家为大会分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体育人类学”“从人文视角阐释藏族传统体育的形成与发展”“健康中国的社会文化基础”“基于政治仪式的全国民族运动会认同价值研究”的主旨报告,报告中蕴含的洞见,为我们带来诸多理论和思路上的启迪。

此次会议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研究生近400余人投稿参与,会议现场设立4个分会场、8个专题研讨小组,线上设立8个会议室,共计180余人了专题报告。与会专家和学者就“体育人类学的当下与未来”“民族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育人类学与体育史的融汇”“民族体育文化产业助推乡村振兴”“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阐释”等方面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会场群英荟萃,大家以文会友,讨论热烈,达到了交流思想、相互启发的学术目的。

会议的成功举办,搭建了全面、广泛交流的平台,为我国体育人类学的发展提供契机的同时,也承载了实现体育强区”“健康西藏十四五体育学科发展战略的希望与梦想

    文:耿献伟/图:王敏学/审核:王兴怀/编辑:陈庆芝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西藏民族大学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西藏民族大学网所发布信息由原创信息、转载信息构成;
2、凡注明信息来源为西藏民族大学网的信息为本站原创信息,其版权为西藏民族大学网所有;
3、凡注明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信息为本站转载信息,西藏民族大学网不对其观点的正确性和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
版权所有©2015 西藏民族大学 地址:陕西咸阳市文汇东路6号 邮编:712082 制作维护:网络信息技术中心
备案号:陕ICP备16001070号-1     您是第位访客
招生电话:029-33755799(本专科)   029-33755387(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