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文件精神,以“我们在一起”全面推动“健康民大”的建设,用“五育并举”为载体,培养“认知健全、情绪稳定、社会适应良好”的大学生,切实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培育学生更加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学校于3月至6月成功举办第十三届我们在一起·阳光护航心理健康季30余场系列活动,主题为“五育润心 赋能青春”。活动由学生工作(部)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办,各学院承办。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在全校范围内营造积极关注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
心理健康知识宣传:通过“阳光使者”校园十佳心理委员评选大赛,评选出10名十佳心理委员,7名优秀心理委员,以及“启智润心 点亮生活”心理知识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心理知识的热情,表彰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学生骨干,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同时通过校园媒体、微信公众号等渠道进行30余篇宣传报道,进一步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力。
主题心理活动:举办第十三届“五育润心 赋能青春”心理健康季活动启动仪式、恋爱交友团体沙盘体验沙龙、“时光封存 梦想起航”时光胶囊活动、“从文字中汲取力量 共赴心灵之约”读书分享会、“爱自己 从心开始”心理观影等20余场活动。让5000余名师生通过轻松愉快的互动形式,在体验中学习、在参与中感悟,释放压力,增进人际连接。
艺术疗愈盛会:通过“以艺术之美滋养心灵成长”心理健康季活动、“五育润心 赋能青春”主题手掌作画创作体验活动等,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美育相结合,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将心理健康活动与表达性艺术治疗有效融合,为校园文化生活注入新的活力,受到1000余名参与师生的热烈欢迎。
心理健康讲座:开展12场学生骨干心理健康教育实战能力提升主题讲座。内容涵盖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情绪管理与压力释放、人际关系处理技巧、恋爱与情感等多个方面。通过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的讲解和互动式的交流,为500余名同学们提供实用的心理调适方法和建议。
心理主题班会:组织开展10余场心理健康主题班会,以及多种形式的心理委员工作交流会等,围绕“认识自我”“压力缓解”“人际关系”“积极心态”等主题,通过讨论分享引导400余名同学们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增强自我认知和心理调适能力,营造和谐温暖的班级氛围。
心理游园会:举办“心向暖阳 游园拾趣”心理游园会、“水果忍者 心灵奇旅”减压活动、“寻心之旅 彩蛋收集”心理活动、“扭转春日 遇见美好”心理团辅活动等,针对不同年级和专业的学生,开展10余场校园心理游园活动及“趣味运动会”等,让1000余名师生在校园春日的自由课堂,寓教于乐,放松身心,增强心理韧性,在体验中收获成长和快乐。
参加活动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采访20名同学展开调研。同学们热情洋溢,积极反馈,畅谈感悟。其中文学院22秘本班朱倩倩同学说:“在我与小伙伴们的互动中,让我意识到社交互动不仅是乐趣,更是治愈心灵的良药。有趣的心理活动可以让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认真关照内心的信号。今后我会带着这份感悟,也想尽己所能,将善意传递给身边的人”。23广电2班吴振坤说道:“在心理活动中,我们深刻认识到情绪管理与心理调适的重要性。作为未来的媒体人,这些经历不仅帮助我们学会用理性与温暖关照自我,更让我们意识到,在传播实践中,应如何用专业视角传递心理健康理念,用有温度的表达唤起大众对心理健康的关注,更好地承担起媒体人的社会责任”。23英本班陈雨濛讲道:“我们不仅在活动中学会了识别和疏导学业与生活中的压力,作为外语学习者,我们将在未来的语言实践中,更敏锐地感知自我与他人的情感需求,努力成为情感通达、内心坚韧的沟通者,用语言传递的不仅是信息,更是一份理解与关怀的力量”。文学院23级文艺学研究生王安燕谈道:“活动里的分享交流让我明白,每个人都有情绪的低谷,正视并接纳它们是治愈的开始。专业心理知识的讲解传授,如同实用锦囊,让我在面对压力和焦虑时更有底气。”
此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也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育才先育人,育人先育心,合力筑牢心理健康的防线,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质增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学校义不容辞的义务。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同学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未来,我们将持续创新,打造品牌,深化内涵,提质增效。推动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思政教育、教学管理和校园文化中,构建贯穿全年的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
(文:谢凌飞/图:各学院/审核:易广川/编辑:陈庆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