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导师育人能力,深化“数智民大”建设,7月4—6日,学校在西北大学举办主题为“数智赋能,育见未来”导师育人能力专题培训班。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罗旺次仁,党委常委、副校长任晓伟,西北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华文化培训学院院长、党委组织部部长赵作纽,我校研究生院院长何伟、执行院长相理锋,西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中华文化培训学院常务副院长孙二丽出席开班式。我校2024年新聘硕士研究生导师、2025年新聘博士研究生导师以及在岗研究生导师共计100余人参加此次培训。
罗旺次仁在开班式上强调,西北大学与西藏民族大学始终血脉相连,守望相助,共同签署了“一校一院”帮扶协议。本次培训聚焦教育数字化转型与“数智民大”建设目标,着力提升导师AI赋能研究生教育能力,既是深化帮扶协议的关键举措,更是推动两校务实合作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抓手。他希望学员通过研修、交流,能够开拓视野、更新观念、提升能力,以思维革新重塑育人理念,以能力升级驱动实践创新,更好发挥研究生导师的育人作用,为学校的研究生教育事业注入新动能。
赵作纽在致辞中介绍了西北大学的基本情况。他表示,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力量,更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肩负“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是知识的传授者、学术道路的引路人、科研创新的合作者、思想品德的塑造者。他希望参训学员学深悟透、融会贯通,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卓越的导师力量。
此次培训经过精心策划,邀请多名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开展《高校学位管理法制化与导师师德师风建设》《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创新发展》《“数智+创新”教育背景下的课程建设与教学设计》《深入推进分类培养,提高专硕教育》《AI赋能科研全流程——AI学术助手提升科研效率》《青年教师如何处理好导学关系》等多场高水平专题报告。参训期间,全体导师以严谨治学的态度深度研修,与权威专家就教育数字化转型、育人能力提升等内容展开广泛交流。
参训导师纷纷表示,此次培训既有理论高度,也有视野宽度,还有实践准度。通过沉浸式学习,不仅拓宽了教育视野,更新了教育理念,还掌握了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科研的实用方法技巧,对提升研究生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开班仪式后,罗旺次仁一行参观了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博物馆等。
(文、图:研究生院/审核:何伟/编辑:陈庆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