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上午,青藏铁路精神研学社邀请袁武学、左西宁、杜拴盈三位铁道兵老战士在一号公寓青年之家开展专题访谈活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党委副书记魏金川与社员骨干一同聆听老战士讲述青藏铁路建设故事,传承跨越时空的奋斗精神。
魏金川代表学院向三位老战士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敬意。他谈到,青藏铁路的修建是中华民族共同奋斗的壮丽篇章,青藏铁路精神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精神滋养。老战士们用青春热血铸就的精神丰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激励青年一代奋勇前行的宝贵财富。魏金川强调,此次活动旨在深入挖掘青藏铁路建设时期的珍贵史实,丰富研学内容,推动青藏铁路精神在民大校园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弘扬。
三位老战士打开记忆的闸门,将大家带回那段攻坚克难的建设岁月。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号召响彻神州大地,他们义无反顾地奔赴青藏高原。“那里的氧气含量只有内地的一半,冬天温度低到零下三四十度,刚呼出的气就能在眉毛上结成霜。”袁武学老人缓缓说道,粗糙的手掌不自觉地比划着当年施工的动作。左西宁补充道,面对坚不可摧的冻土、突如其来的风雪,大家没有退缩,“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是刻在每个铁道兵心中的信念。他们靠着镐头、钢钎这些简单工具,一锤一凿地劈开冰岩,一步步在冰封的土地上夯实路基,用血肉之躯在雪域高原上筑起这条连接内地与西藏的“天路”。杜拴盈感慨道:“那时候没想过累不累、苦不苦,就想着能早日把铁路修通,让西藏人民和全国人民的心贴得更近。”三位老战士的讲述,让在场师生真切感受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青藏铁路精神,并非抽象的口号,而是由无数具体而生动的奋斗故事汇聚而成。
毛思斌作为青年学子代表发言。他谈到,老战士们的讲述裹挟着泥土的厚重与冰雪的凛冽,让在场每一个人都深切体会到奉献的价值之重、勇敢的力量之坚、信念的分量之沉。民大青年必将以老战士为标杆,将青藏铁路精神融入学习生活的点滴之中,在新时代的壮阔征程上,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挥洒青春汗水、贡献青春担当。
老战士们还参观了西藏历史文化博物馆和校史馆。在一件件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实物、一幅幅记录着发展历程的图片前,老战士们不时驻足观看,详细询问学校的发展情况。当看到学校在传承和弘扬青藏铁路精神方面所做的努力时,他们频频点头,对学校的工作给予高度赞赏和充分认可。
此次铁道兵老战士进校园活动,是一堂浸润心灵的生动思政课。民大学子在与老战士面对面的深度交流中,对“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的青藏铁路精神,有了更为深刻的体悟与具体可感的认知。同学们纷纷表示,定会将这份穿越岁月的精神力量熔铸为脚踏实地的行动,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让青藏铁路精神在新时代的校园里持续传承、生生不息,绽放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
(文:毛思斌/图:王天照、赵宇琪/审核:魏金川/编辑:陈庆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