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短波

专创融合铸能力之基,雪域雄鹰展创新之翼——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西藏自治区复赛捷报

来源:教务处发布时间:2025-07-26本文已被浏览 1308 次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7月25日落幕的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西藏自治区复赛中,西藏民族大学以金奖5项、银奖4项、铜奖5项的优异成绩刷新历史记录。高教主赛道与“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第一名获得者均为民大学子。

高教主赛道的夺冠项目《双擎移动微电站—光伏+算法双技术助力牧区供电系统》首创“逐日光伏”技术,可灵活移动部署,高效利用太阳能,助力清洁能源在高海拔地区的普及应用致力于为牧区量身打造供电系统更高效的解决牧民用电问题;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夺冠项目《执墨雪域—AI赋能笔尖藏迹传承践行者》,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依托AI数字化创新技术,构建汉藏双语书法活态传承路径,让非遗传承焕发新的活力。此次入围区赛的14个项目主题均聚焦生态保护、乡村振兴、民族文化传承、科技革新等西藏发展核心议题,其中3项已获企业投资意向书,彰显创新与产业转化的深度结合。

本次大赛西藏民族大学参赛规模为自治区之最,共计301支团队、1777人次投身赛事,覆盖文、理、工、医等全部13个学院。学院与教务处系统联动,形成了科学的培育机制: 1)专业筑基:依托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和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学校近五年累计孵化创新创业项目1500余项,构建“课程-训练-竞赛-产业”全链条人才培育体系,为大赛培养了诸多种子项目,形成了源源不断的参赛动能。2)赛训融合:学校多次举办“创新创业大讲堂”活动,为全校学生培育创新创业思维,引导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用产业思维点燃创新火花,以创业实践累积大赛成果。另外,举办“创新大赛训练营”,引入国赛评委对参赛项目培育优化,14支晋级团队历经反复迭代、深度打磨,在区赛中展现出了高质量的项目和强竞争力的路演水平。3)资源整合:建设“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创业扶持专项资金、“产学研”专项项目,为师生创新创业提供充足支持,让创新创业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也让“敢闯会创”的创新精神在师生心中生根发芽。

优异成绩的背后是学校近年来学科专业改革的深层次突破。2025年,学校召开“十五五”学科建设会议,明确提出“面向西藏急需,重构学科专业体系”的建设方案,通过专业动态调整,增设紧扣产业发展的新专业,提升理工科专业比例,为大赛提供了坚实的专业教育基础,突破了往届参赛项目同质化严重、科技含量低等瓶颈。另外,各学院深度参与大赛,以学院教科研重点发展方向为指导,融合“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的建设内容,产出了一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高质量参赛项目,并积极组织院级赛事,完成项目的基础打磨和选优评优,为大赛交出了优异的项目单,区赛获奖项目也充分体现出学科交融、学生深度参与的优势,这是教育部对大赛的新的要求和新的期许,也是我校项目获得高分的优势保障。

本次大赛的成绩源于学校的积极组织和精心培育,更来自参赛师生的努力拼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我校建校60周年贺信精神,把青春的创新论文写在壮美的青藏高原上”,这是民大创新学子的心声,他们也将继续奋斗,奔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全国总决赛的征程。

文:方园/图: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西藏自治区复赛组委会/审核:秦国华/编辑:祝伟涛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西藏民族大学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西藏民族大学网所发布信息由原创信息、转载信息构成;
2、凡注明信息来源为西藏民族大学网的信息为本站原创信息,其版权为西藏民族大学网所有;
3、凡注明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信息为本站转载信息,西藏民族大学网不对其观点的正确性和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
版权所有©2015 西藏民族大学 地址:陕西咸阳市文汇东路6号 邮编:712082 制作维护:网络信息技术中心
备案号:陕ICP备16001070号-1     您是第位访客
招生电话:029-33755799(本专科)   029-33755387(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