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25日落幕的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西藏自治区复赛中,西藏民族大学以金奖5项、银奖4项、铜奖5项的优异成绩刷新历史记录。高教主赛道与“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第一名获得者均为民大学子。
高教主赛道的夺冠项目《双擎移动微电站—光伏+算法双技术助力牧区供电系统》首创“逐日光伏”技术,可灵活移动部署,高效利用太阳能,助力清洁能源在高海拔地区的普及应用,致力于为牧区量身打造供电系统,更高效的解决牧民用电问题;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夺冠项目《执墨雪域—AI赋能笔尖藏迹传承践行者》,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依托AI数字化创新技术,构建汉藏双语书法活态传承路径,让非遗传承焕发新的活力。此次入围区赛的14个项目主题均聚焦生态保护、乡村振兴、民族文化传承、科技革新等西藏发展核心议题,其中3项已获企业投资意向书,彰显创新与产业转化的深度结合。
本次大赛西藏民族大学参赛规模为自治区之最,共计301支团队、1777人次投身赛事,覆盖文、理、工、医等全部13个学院。学院与教务处系统联动,形成了科学的培育机制:
优异成绩的背后是学校近年来学科专业改革的深层次突破。2025年,学校召开“十五五”学科建设会议,明确提出“面向西藏急需,重构学科专业体系”的建设方案,通过专业动态调整,增设紧扣产业发展的新专业,提升理工科专业比例,为大赛提供了坚实的专业教育基础,突破了往届参赛项目同质化严重、科技含量低等瓶颈。另外,各学院深度参与大赛,以学院教科研重点发展方向为指导,融合“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的建设内容,产出了一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高质量参赛项目,并积极组织院级赛事,完成项目的基础打磨和选优评优,为大赛交出了优异的项目单,区赛获奖项目也充分体现出学科交融、学生深度参与的优势,这是教育部对大赛的新的要求和新的期许,也是我校项目获得高分的优势保障。
本次大赛的成绩源于学校的积极组织和精心培育,更来自参赛师生的努力拼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我校建校60周年贺信精神,把青春的创新论文写在壮美的青藏高原上”,这是民大创新学子的心声,他们也将继续奋斗,奔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全国总决赛的征程。
(文:方园/图: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西藏自治区复赛组委会/审核:秦国华/编辑:祝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