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索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史诗文化传播的新路径,助力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格萨尔》史诗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7月11日至14日,文学院“格桑智语实践团”赴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开展了为期四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团首站抵达甘孜县格萨尔王城。在唐卡展览馆,成员们驻足观赏描绘格萨尔王传奇一生的精美唐卡,感受其细腻生动的艺术魅力;在藏刀展览馆,历经岁月的藏式兵器仍显锋芒;在文创展销厅,融合传统史诗元素与现代设计的趣味产品吸引了成员们的目光,展现了文化创新转化的活力。王城博物馆运用多媒体动画、影像技术,生动直观地呈现格萨尔王故事,增强了沉浸式体验。通过与工作人员的深入交流,成员们加深了对史诗文化的理解,并认识到“文化引流+消费转化”模式探索的重要性。
第二站,实践团寻访至格萨尔王的出生地——德格县。在当地向导的指引下,成员们实地考察了传说中的遗迹:山脚下石头上清晰可见的“刀与肉”痕迹,山坡上格萨尔王射箭留下的三道箭痕。成员们还品尝了象征格萨尔王出生祝福的圣泉水。这些充满传说色彩的生活化遗迹,为格萨尔王的形象增添了真实感与亲切感。
第三站,实践团来到阿须格萨尔文化演绎园,重点参观了格萨尔王文化展览馆。一楼展厅数千幅色彩绚丽、风格独特的唐卡巨制,系统描绘了格萨尔史诗的恢弘画卷;二楼则通过研究资料、手绘地图等形式,更为精炼、科学地展示了格萨尔王传说的源流与传播脉络。参观结束后,成员们对展馆讲解员进行访谈,了解展区客流量、青少年观众兴趣点等情况。
通过此次实地调研,实践团成员深刻体会到格萨尔文化不仅是一部宏伟的史诗,更是一种活态传承的典范。箭痕、圣泉等物质遗迹与文献、唐卡等文化载体互为印证,共同维系着民族的集体记忆,生动诠释了“虚实交织”的文化传承模式。成员们认识到,格萨尔文化要永葆活力,必须深深扎根于民间土壤,同时积极拥抱时代,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此次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文化采风之旅,更增强了成员们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民族地区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