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短波

门巴古谣吟岁月 非遗薪火耀山川 ——“墨韵传音”实践团深入墨脱开展门巴古谣非遗调研

来源:文学院发布时间:2025-08-01本文已被浏览 150 次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718日,文学院墨韵传音实践团在西藏林芝市墨脱县背崩村,启动以“探寻门巴遗韵传承,点燃非遗文化薪火”为主题的门巴古谣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活动。

调研伊始,实践团成员与背崩村妇女同台展演古谣文化。悠扬的旋律,轻盈的舞步,一曲曲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古谣,吟唱着门巴族穿越生存艰险的坚韧,更见证了他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挣脱封建桎梏、拥抱时代新生的壮阔历程。现场观众沉浸其中,深切感受到非遗文化蕴含的深沉家国情怀与磅礴时代力量。

背崩村村民红英向实践团成员动情讲述了自己与古谣的缘分。她回忆道,过去集体劳动时,歌声总是伴随着汗水与欢笑自然流淌,古谣便在这样的氛围中代代口耳相传。然而,在现代流行文化的冲击下,年轻一代对古谣知之甚少,她十分担忧这些珍贵的文化瑰宝会随着岁月流逝而湮灭。

719日至23日,实践团深入波动村和地东村两个门巴族聚居村落,采用“田野录音+影像记录+口述史访谈”相结合的方式,累计采集濒危古谣5首、访谈代表性传承人3人次,整理形成了丰富的文字资料和音视频素材。实践团计划返校后在校内举办“听见老调”主题展览及校园传唱活动,旨在让更多师生了解并喜爱门巴族古谣,持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民大青年的智慧和力量。

本次实践活动始终牢记三点要求:一是以“向下扎根”的姿态,深入基层群众,厚植家国情怀;二是以“向上生长”的追求,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硬本领;三是以“向新而行” 的魄力,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和西藏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服务地方建设中书写青春担当。

                    (文、图:“墨韵传音”实践团/审核:任秀丽/编辑:胡建彬)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西藏民族大学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西藏民族大学网所发布信息由原创信息、转载信息构成;
2、凡注明信息来源为西藏民族大学网的信息为本站原创信息,其版权为西藏民族大学网所有;
3、凡注明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信息为本站转载信息,西藏民族大学网不对其观点的正确性和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
版权所有©2015 西藏民族大学 地址:陕西咸阳市文汇东路6号 邮编:712082 制作维护:网络信息技术中心
备案号:陕ICP备16001070号-1     您是第位访客
招生电话:029-33755799(本专科)   029-33755387(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