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辉煌60载,魅力新西藏。2025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西藏实现历史性巨变,创造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
饮水思源,感恩奋进。在这意义非凡的历史节点,西藏民族大学的莘莘学子们,时刻铭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心怀对党的无限感恩,用心有情有力感悟雪域高原的沧桑巨变。为记录“青春向党、矢志报国”的铿锵誓言,我们特别开设“辉煌60载,魅力新西藏——听民大学子的青春告白”专栏。在这里,您将倾听到民大学子最真挚的心声:他们诉说对党的似海恩情,表达对西藏这片热土炽热深沉的爱恋,更将以实际行动展现新时代青年扎根边疆、奉献家国的坚定信念与实干作为。
让我们一同走进他们的世界,感受青春脉搏与时代伟业的同频共振,见证誓言如何化作建设新西藏的磅礴力量!
当熔金般的夕照为房间的落地窗勾勒金边时,我总爱从泛黄的典籍中抬眼,凝望那枚静置在书桌前的格桑花标本。干枯的花瓣依旧倔强地舒展着高原特有的绛紫色,细观叶脉之间,仿佛还凝结着拉萨河畔湿润的风,裹挟着时光的温度。这枚由卓玛赠予的礼物,恰似一只古老的经筒,每一次转动,都能让那些镌刻在岁月深处的民族团结印记,在西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的历史长卷上,渐渐清晰——这长卷,正是由无数奋斗与牺牲铺就,而我们这代人的青春,正为它添上鲜活的注脚。
回溯过往,那些奠基的时刻如星辰般闪耀:1951年和平解放的曙光如冈仁波齐峰巅的朝阳,喷薄而出,刺破千年阴霾;1959年民主改革的洪流奔涌,似冰川崩塌,冲垮了腐朽制度的桎梏,让百万农奴挺直脊梁,第一次触摸到命运的曙光;1965年西藏自治区的成立,将团结与希望的种子,深埋进高原的冻土,从此,在岁月的滋养下,这颗种子生根发芽,终在雪域绽放出繁荣发展的绚烂之花——这芬芳,早已沁润进今日的寻常时光。
渭河畔的风轻拂过西藏民族大学的操场,当锅庄旋律响起,数百双手,跨越民族的界限,紧紧相扣,围成一个转动的同心圆。我的手,第一次被旺姆的手握住。旺姆笑着指导我:“跟着节奏,先迈左脚,双手这样摆动……”她发间的松石坠子随动作轻晃,叮咚脆响。藏装袖口的纹样,在夕晖里流转着细碎光芒,宛如古老祝福在低语。舞步渐急,我们的笑声与歌声交织,心跳与鼓点共振,夕照穿过相握的指尖,在地面投下交织的光影。恍惚间,耳畔又响起同窗曲珍教我书写“扎西德勒”时的轻语。她的笔尖轻颤,墨迹在宣纸上晕开的,不仅是藏文优雅的弧线,更是跨越山河的文化涓流。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不同民族的我们如同紧密相拥的石榴籽,汇聚成一股无形的暖流,涌向同一片名为“中华”的浩瀚海洋。草原的豪迈、江南的温婉、雪域的圣洁,在这片海洋中交融激荡,奏响民族团结最动人的乐章。
宣纸上晕开的“扎西德勒”,是投向我心湖的石子,漾开对雪域秘境无尽的渴念;而“石榴籽”般相拥的暖流,更催生出去触摸、去呼吸那片滋养同胞的土壤的强烈冲动。这份交织着墨香与共同体暖意的向往,日益灼热。在当地女孩卓玛的带领下,我得以亲见:八廓街的青石板上,天南地北的乡音与藏语潺潺交汇,笑容是最明亮的共通言语;小学校园里,汉藏双语诵读的童声清脆悦耳,稚嫩的面庞上跃动着对知识的渴求,是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希望星火;唐卡工坊里,画师凝神屏息,笔尖流淌着虔诚与匠心,每一道描摹都是对古老文明的深深致意。于此,我触摸着西藏强劲的脉动。这脉动,是现代化楼宇拔节生长的铿锵,更是新时代古老文明涅槃重生的磅礴心跳:藏文典籍中蕴藏的星河哲思,藏戏唱腔里激荡的民族心魂,唐卡色彩间凝固的信仰图腾。
当夕阳的鎏金为圣城披上柔纱,整个拉萨城在暮色中渐次铺开,流淌着白日喧嚣沉淀后的宁谧。卓玛引我至窗边,小心翼翼地从一本厚重的藏文典籍中取出一枚格桑花标本,薄如蝉翼,轻轻放入我的掌心。夕阳的余晖穿透花瓣边缘,晕染开一片温润的琥珀色光晕,那七片花瓣上细密清晰的脉络,竟似纳木错湖心深处,未被风惊扰的静谧涟漪,凝固着高原最纯净的呼吸。她目光灼灼,声音里带着雪域特有的笃定:“这是我亲手采的,我们藏族人常说,格桑花是追着太阳转的。你看如今的西藏,我们的好日子,不也是循着党和国家的光芒,一步一个脚印,稳稳当当地走出来的吗?”我指尖触碰着格桑花茎脉间细微却有力的凸起,仿佛真的感受到一股暖流在搏动。是的,此刻这枚格桑花正热烈地盛放,宛如一颗跳动的心,诉说着这片土地上最赤诚的祈愿。
窗外,渭水裹挟着高原的风与内地的云悠悠东去。六十载栉风沐雨,高原早已换了人间。腕间哈达的柔滑触感还在萦绕,我深知,每一颗石榴籽都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却共同构成了最饱满的果实。这果实,是旺姆教我舞步时的耐心传递,是曲珍为我书写藏文时的认真交汇,是卓玛赠予格桑花时的温情流淌,更是新时代青年以青春为笔,以热爱为墨,在祖国壮丽版图上共绘的团结画卷。此刻的我们正青春,未来也必将与雪域高原的华章同频,以信念与汗水,共同浇筑民族团结的永恒梦想!
(文:2023级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生郭盈欣/指导教师:武玮/编辑:张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