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辉煌60载,魅力新西藏。2025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西藏实现历史性巨变,创造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
饮水思源,感恩奋进。在这意义非凡的历史节点,西藏民族大学的莘莘学子们,时刻铭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心怀对党的无限感恩,用心有情有力感悟雪域高原的沧桑巨变。为记录“青春向党、矢志报国”的铿锵誓言,我们特别开设“辉煌60载,魅力新西藏——听民大学子的青春告白”专栏。在这里,您将倾听到民大学子最真挚的心声:他们诉说对党的似海恩情,表达对西藏这片热土炽热深沉的爱恋,更将以实际行动展现新时代青年扎根边疆、奉献家国的坚定信念与实干作为。
让我们一同走进他们的世界,感受青春脉搏与时代伟业的同频共振,见证誓言如何化作建设新西藏的磅礴力量!
我的故乡,坐落在西藏神奇的布加雪山周围。童年记忆里,村里学校是土坯垒成的低矮平房,冬天寒风从裂缝中钻入,我们穿着破旧的棉衣,手指冻得书都拿不起。通往县城的“路”不过是摩托车轮在草地上压出的痕迹,雨季来临时便成了无法通行的泥潭,穿着新的衣服都被泥土沾上。那年家里人或亲戚家有人病了只能抗治病,坐在摩托车去镇里几个小时,太阳快要下山时,我们还等待着他们的到来,那时我不知道什么是“落后”,只知道冬天很冷,路很远。大人们常说:“他们小时候一日三餐多吃糌粑,别的什么都没有。”这句话像烙印般刻在我幼小的心灵上。那是一种对贫瘠的无奈认命,也是一种对改变的无声渴望。
改变如春风突然降临。我十几岁那年,挖掘机等轰鸣惊醒了沉睡的山谷,第一条水泥路像洁白的哈达般蜿蜒进村。从崎岖不平的道路变成宽阔平整的道路。随后几年,变化快得让人目不暇接,学校大面积的旧房变成了五层的教学楼,通了电,有了电脑教室,县里的柏油路两旁竖起了太阳能路灯;市里的中学建起了塑胶跑道和图书馆,我第一次触摸到键盘、第一次通过网络看到大海时的那种震撼,至今难忘。
这些变化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丰富,更是视野的无限拓展。亲戚家的孩子成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自己也像亲戚的孩子抱着上大学的念头,那时家乡的人们思维落后,大部分家里孩子上完小学就退学,跟着牦牛一起长大,如今人们的思维变得开放而多元。
今年,恰逢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我通过网络观看庆典活动,彩旗飘扬,人们的笑脸在阳光下格外灿烂。这一刻,我忽然理解了这六十年意味着什么——它不是简单的时间流逝,而是一部从无到有、从贫到富、从闭塞到开放的奋斗史诗。
从一无所有到未来可期,西藏走过的六十年是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这座桥由无数人的汗水与智慧筑成,援藏干部的奉献、当地群众的奋斗、国家的支持。它让我们这代人不必再经历父辈的艰辛,却让我们更加懂得珍惜与感恩。
站在新时代的起点,我深知我们这代人的责任——不仅要享受发展成果,更要成为建设的接力者。当我回到家乡的那一刻,村里闪闪发光的房子,县里数不胜数的车子,市里走不完的十字路口,这些变化记在心中。这些变化不是一两年而变成,而是经过多少年磨砺而实现出来的。西藏的故事,从贫瘠中萌芽,在奋斗中绽放,必将在我们手中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因为每一个冬天的尽头,都是春天;每一次艰苦的跋涉,终将抵达繁荣的彼岸。
感谢党和祖国,为我们铺就了一条通往幸福的道路,让阳光照亮了雪域的每一个角落,让希望绽放在每一个西藏各族人民群众的心中。
(文:2024级体育教育本科1班次仁塔杰/指导教师:朱亚成/审核:李子/编辑:刘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