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民大风采

【民大故事】在祖国边境教书:一个民大师范生的玉麦秋天

来源:西藏民族大学首页发布时间:2025-08-29本文已被浏览 204 次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决定去玉麦调研,是因为那家喻户晓的八个字——“家是玉麦,国是中国”。在彼时,玉麦我而言,仅仅只是八个字。

在结束了长达八个小时的颠簸后,终于见这颗坐落在藏南的墨绿色明珠的真实面目,群山环绕的美丽小村落,就这样静候着每一个外乡人的到来。

展开基本课题调研工作的同时,我们看到了很多书本上不会提到的事情、文字之外的真实境遇。玉麦乡小学的校长告诉我们,边境最缺的不是物资,而是人。

摄像机的闪光灯几乎照过玉麦的每一个角落,而后喧嚣离去,留给玉麦的只剩寂静。

第二天就要进行考试,今晚学校里却没有老师可以帮孩子们复习数学,于是藏语文老师来到学校外面,用不算流利的汉语,四处叫喊寻找今天来到学校里的大学生,希望她们可以给孩子上一堂数学复习课。白天谈论的“师资匮乏”此刻不只是四个字,语文老师的一声声呼喊。

站上讲台的那一刻,我突然明白:师范生所接受的教育不在于如何塑造自己,而是如何正确输出,去把知识带给孩子。

一个不那么合格的老师仓促结束了她人生中第一堂课。

当晚我把来到玉麦的收获和想法告诉了导师,我说“我所接受的教育促使着我,既然看见已经发生,那就去做些什么。 许老师说:“教学是很严肃的事情,要做就做好。”离开玉麦后,在拉萨时我反复问自己:我究竟能做什么。

后来在拉萨见到了许老师,他叮嘱了许多,这些细雨一样的话语里,有三个字如同铁钉一样钉住了我——然后呢?你有了一个想法,然后呢。

空想是得不到答案的,必发,去实践。一个清晰的想法出现在我脑海里——到玉麦去,到教育一线去寻找答案。

我立刻联系了玉麦乡小学的校长,询问是否可以利用我剩余的暑假时间,重返学校进行实地观察,了解教育一线的真实情况。校长爽快地答应了,告诉我八月十日报道,十一日正式上课。

于是在八月十日,我再次出发玉麦,去寻找我要的答案。晚上刚抵达玉麦,校长就和学校的老师一起帮助我收拾好了教师公寓,这是我在玉麦的新家。按照我的计划,从十一日开始我会跟堂听课,做一个安静的记录者。

十一日早上我却收到了一张课程表,语文任课教师后面赫然写着我的名字。白纸黑字告诉我:你的了解还太过于浅薄。

新老师需要九月才能来到玉麦,现在学校里的正式老师只有两位。玉麦,很缺老师。这张课程表像是一张邀请函,让我短暂跻身一线,去感受真实的教育状况。

第一堂课是《小蝌蚪找妈妈》,我曾作为学生上这堂课的记忆已经太过于模糊,于是仔细阅读教科书、翻看优秀教案、看公开课视频,我用了一整个早上备课,生怕填不满那四十分钟。

学生到老师身份的转换在于,要从课堂的聆听者变成讲述者。作为讲述者,还没开始上课就遇到了第一个问题,孩子们没有课本。边境县之所以成为边境县,除了极其重要的政治因素,还有地理原因——路漫漫其修远兮。

于是电子白板用来给孩子们观看课本,领读课文、讲解生字、梳理文章脉络。随着下课铃声响起,我率先松了口气——终于下课了。

第一堂课我现在想来依然觉得是失败的。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但我根本不了解这些学生,课本的任务要求是一方面,但孩子的能力与兴趣是更重要的部分,并且还是非常个性化的部分。

于是我开始游荡在走廊、食堂、宿舍、活动场,从他们早上七点起床到晚上九点睡觉,我和值班老师一起陪着这些孩子,让学生具体成一个个鲜活可爱的姓名:白玛仁增、索朗次仁、格桑多吉、次仁桑珠、旦增卓玛、多吉许诺、达瓦次仁……

周内我们一起上课、生活。到了周末,在村子里散步时会突然被叽叽喳喳的一群围住,“老师老师,你怎么在这里呀?” “老师我们比赛谁自行车骑得快!”“老师我家是茶馆,你要来喝甜茶吗?”……

第一周的教学结束,课本在第二周周一整齐摆放在孩子的书桌上。教学逐渐步入正轨,不论对于学生还是老师。我曾觉得我来到这里,是要带给他们什么,但在一堂堂真实的语文课里,反而是他们带给了我许许多多珍贵而又难得的体验,这群孩子远比我富足。

这群孩子不畏惧站上讲台,却羞涩于分享自己的想法,于是在课堂的积累下,八月二十二日,我结合课本内容,给他们布置了一个有些“超纲”的周末作业,和爸爸妈妈一起讲述彼此最喜欢的动物,做好记录。周一在课堂上,介绍给大家听。

八月二十五日,是一个灿烂的晴天。当孩子们站上讲台,手中“稿纸”里掺杂了许多拼音,字词学习之路任重道远。却完全没有词不达意,孩子用最纯真直白的语言讲述自己眼中的世界。

我想我总得留下些什么,两周前购买的字帖恰在临别之际抵达。于是一切圆满,希望他们写好字——这是我作为临时语文老师,最后的期许。

老人说玉麦这个地方很奇怪,开了漫山遍野的花,却从来不结果。但总有园丁不信邪,用最坚韧的信念浇灌祖国的花朵,在校园的苗圃里,结满了硕果累累。而我,有幸见证过丰收的秋天。

(作者:2024级小学教育1班魏佳欣)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西藏民族大学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西藏民族大学网所发布信息由原创信息、转载信息构成;
2、凡注明信息来源为西藏民族大学网的信息为本站原创信息,其版权为西藏民族大学网所有;
3、凡注明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信息为本站转载信息,西藏民族大学网不对其观点的正确性和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
版权所有©2015 西藏民族大学 地址:陕西咸阳市文汇东路6号 邮编:712082 制作维护:网络信息技术中心
备案号:陕ICP备16001070号-1     您是第位访客
招生电话:029-33755799(本专科)   029-33755387(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