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重要节点,我校师生放假不忘科研,充分利用暑期时间,聚焦西藏“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深耕一线沃土,扎实开展科研实践与调查研究;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广拓合作桥梁,推进协同培育人才新路;精准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高水平成果持续涌现。【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新时代 新西藏》系列丛书成为“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献礼图书”。学校师生努力把科研做在雪域高原上,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暑期通过一系列富有成效的科研活动和科研业绩向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献礼。
深耕一线沃土,扎实调研服务基层。学校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增强师生开展科研调研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学校多个科研团队聚焦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社区、农牧区和边境一线,获取大量第一手资料,强化数据的分析与挖掘,扎实推进科研项目研究进度。教育学院“西藏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团队成员赴日喀则、山南等地开展专项调研,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提供数据支撑。由财经学院牵头发起的“四校联合调研”,协同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厦门大学等三所高校,克服色季拉山的高海拔、扎墨公路的险峻等困难,在林芝波密、墨脱等地深入天麻种植基地、高山茶园、边境村落,聚焦特色产业发展与兴边富民政策落实开展调研,同时还赴那曲开展“消费提振”调研,打造了“智力援藏”的标杆。管理学院团队赴林芝嘎拉村挂牌“西藏乡村振兴观测点”,深入尼木县吞达村、扎囊县藏仲村调研,收集乡村振兴的一手数据。外语学院(南亚学院)围绕“语言服务区域发展”主题,赴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西藏人民出版社等单位调研。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团队赴青岛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北海基地,完成了145组骨骼样品的骨胶原提取与碳氮同位素检测,为研究古人饮食、生业模式提供考古学科学数据。文学院聚焦“语言与文化安全”,调查了八廓街、布达拉宫广场等核心区域的语言景观,分析汉藏双语标牌分布规律与政策的匹配性,揭示出国家语言政策与地域文化认同的协同机制。在亚东县,调研团队在中不印三国交界的特殊区位,针对藏语传承、双语人才等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语言安全方案,为边疆文化戍边提供科研参考。“现当代西藏题材文学”调研团队,关注拉萨城市变迁中的文化心理演变问题,为更好地理解西藏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适应提供新的视角。新闻与传播学院科研团队赴山南、甘肃、青海、新疆等地开展课题调研,深化对边疆传播实践的认知。体育学院聚焦“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组织多名教师赴西藏开展体育人类社会学调查工作,并撰写完成了多份研究报告;法学院社会工作教研团队在拉萨城关区、堆龙德庆区开展“阶梯式”社区工作赋能培训,以“教着做—带着做—看着做—跟着做”四阶创新模式,指导社区工作者形成“石榴籽家园计划”“三识共生计划”等可落地方案,不仅提升了西藏基层社工的实务能力,而且探索出“智力服务西藏基层治理”的有效模式,为西藏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民大方案。各科研团队充分吸纳学生参与调研,并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调研相结合,有效强化了科研反哺教学及实践育人的成效。
广拓合作桥梁,推进协同育人路径。学校积极拓展与西藏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推动校企、校地协同创新机制。暑期多个学校领导亲自带队,深入自治区相关厅局、地市机关及企业单位,签署多项战略合作协议,探索共建实习基地、联合培养人才路径,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拓宽教研、实习和就业渠道。学校还与林芝市召开校地合作座谈会,围绕建立校地合作协调对接机制、推动重点领域协作,充分发挥高校科研、人才优势与地方资源禀赋,进一步凝聚共识、明确路径,助力林芝市全区改革开放先行区创建工作。法学院先后与自治区人大法工委、法制委、西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进行座谈,围绕基层立法点建设、委托立法、法治人才合作培养等议题达成共识;法学院科研团队还赴日喀则中院、桑珠孜区法院等单位,敲定法治人才联合培养、实习实践等合作方案。教育学院科研团队赴山南市教体局、山南市职校落实与山南市校地战略合作协议。管理学院与西藏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拟定合作协议。财经学院牵头多所高校联合开展“智力援藏”调研,进一步夯实了校地、校企合作机制;又在墨脱、波密成功举行了多场座谈会,与县党委、政府确立“科技攻关、人才培养、规划咨询”的合作框架,签订相关“实习基地”协议。医学院师生赴成都、西安、昆明等地开展跨区域调研及合作活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与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院达成2025—2030年雅下水电站文物保护合作计划,计划选派师生参与米林县色迥遗址发掘。新闻与传播学院与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艺处相关负责人座谈,赴西藏三家文化传媒公司及拉萨市四家培训机构进行考察与访企拓岗,并与西南大学、陕西科技大学播音主持专业教师、专业负责人就实践教学合作意向开展座谈。
加强学术交流对话,开阔学术视野和研究思路。暑期民大师生积极组织、参与高水平学术会议与创新成果展及行业论坛。外语学院成功承办了“全国语言服务研究高端论坛”,与40余名专家共同探讨“语言服务与区域发展”的有效路径问题。财经学院教师参与“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宣讲”与日喀则“十五五”专题会议。体育学院多名教师参加第八届中国体育人类学年会、生物物理大会等高水平学术会议,助力西藏体育文化的传承发展。图书馆参加“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暨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学术研讨会”“全国古籍数字化与活化利用”交流活动,为进一步提升西藏的古籍保护与文献服务升级探索新路径。新闻与传播学院参与了中国新闻史学会少数民族专委会年会、国家安全研究学术共同体2025年会暨“统筹发展和安全:新阶段、新挑战与新思路”学术研讨会、第四届智能教育大会、第十届社会学方法论坛等学术会议。这个暑假,民大师生分赴拉萨、成都、西安、兰州、昆明、贵州、西宁、哈尔滨、呼和浩特和乌鲁木齐等多地参加学术交流对话活动,开阔了学术视野,拓展了研究思路。
精准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高水平成果持续涌现。学校科研团队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潜心钻研,不断推出更多具有影响力、说服力的研究成果。【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新时代 新西藏》系列丛书,在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指导下,由西藏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成为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重点出版物和“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献礼图书”。《新时代 新西藏》系列丛书共分6卷,分别是《西藏民族团结进步60年》《西藏经济发展60年》《西藏生态文明建设60年》《西藏法治建设60年》《西藏教育发展60年》《西藏文化发展60年》。丛书全面系统总结了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西藏实现的伟大新生、伟大跨越、伟大成就,是对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实践的体系化学理化的总结,也是对中国式现代化西藏实践进程中西藏各族儿女奋力拼搏的学术礼赞。该丛书由西藏民族大学9个学院多个科研团队历时18个月精心编撰完成,体现了学校有组织科研的成效,充分彰显了学校科研工作的实力与担当,不仅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更以实际行动为雪域高原的繁荣进步贡献智慧与力量。暑期学校召开“四个创建”四卷本重点图书修改、打磨会议,科研团队围绕“稳定、发展、生态、强边”等重大议题形成了一批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社会服务功能的研究成果和咨政类成果。其他如《中国民族理论与实践研究——西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史研究(1950—1965年)》《明代边疆治理研究》《明朝对西藏及周边地区经略史料辑录》《明朝对西藏及周边地区经略研究》等成果的出版,为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学术支撑。
今年暑期,学校师生以高度的使命感和饱满的科研热情,深入一线、扎实调研、广泛交流、潜心钻研,以高质量科研业绩向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献礼,用实际行动践行“科研兴校”战略。新征程上,学校科研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为主线,聚焦国家战略与西藏发展需求,凝聚“共建中华民族共同体 书写美丽西藏新篇章”的奋进力量,持续强化有组织科研,不断拓宽科研合作路径,进一步提升科研整体实力与办学水平,为实现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贡献“民大智慧”和“民大力量”。
(文:赵国栋、郑茗睿/审核:张传庆/编辑:陈庆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