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民大风采

【民大故事】薪火相传 谱写青春之歌

来源:西藏民族大学首页发布时间:2025-09-10本文已被浏览 142 次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在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暨41个教师节表彰大会新生代表发言

新闻与传播学院2025级硕士研究生 韩盛珠

 

敬爱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在这个满载敬意与感恩的日子里,非常荣幸能以“老生”与“新生”的双重身份站在这里发言,既满怀着对母校的熟稔与眷恋,更揣着对研究生阶段的期待与热忱。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体新生,向辛勤耕耘在教育一线的老师,致以最诚挚的节日祝福!向为我们顺利入学保驾护航的学校领导与工作人员,道一声最衷心的感谢!

四年前,我怀揣梦想走进西藏民族大学,在这里度过了最鲜活的本科时光我们曾在全面系统的课程设计里汲取知识养分,曾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拥抱多元成长,曾在知行合一的社会实践践行青春使命,曾在“我们在一起”的浓厚氛围里同心筑梦如今以研究生身份回到这里,熟悉的教学楼、图书馆,甚至食堂窗口阿姨的笑容,都让我倍感亲切。

我常常在想,民大给予我们的究竟是什么?知识的殿堂,更是精神的灯塔。正如采守宽书记在开学第一课上所言,选择民大,是无畏的抉择,更是正确的奔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民大荣光的见证者与传承者。因为,这里有一封411字的贺信,殷殷嘱托、字字千钧;也有一面编号2022-0141的天安门广场国旗,红旗猎猎、使命昭昭。有人说,相遇是偶然,但我想,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纽带下,我们在民大的相遇,是成长的必然,是使命的传承。在这里,我们能汲取“爱国、兴藏、笃学、敬业”的校训力量,能体悟“担当奉献、求真务实、和谐发展”的办学精神,也能触摸“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温暖。这些收获,远比书本上的知识更珍贵,也让我们更懂“为何出发、向何而行”。

今年8月,作为“民大人”,我有幸参与了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文艺宣传工作。我们在布达拉宫广场的星光下熬过无数日夜,身体的疲惫从未消减热情,每个人眼中都闪烁着执着。当公益宣传片在央视荧屏点亮,主题概念片被全网转载刷屏;当庆祝大会现场的“60周年”元素满溢喜庆当观众脸颊上的纪念徽标映出灿烂笑靥——那一刻,深刻感受到我在民大所学转化为了服务社会的本领也更真切触摸到“传播的力量”——它可以跨越语言、穿越山海,直抵人心。老师,您看,您播下的种子,正在雪域高原抽穗、扬花。

作为“过来人”,我想和各位新同学分享一点感受,请珍惜学校为我们提供的每一份资源——老师们的悉心教导,图书馆里海量的文献数据库、实验室里先进的设备,还有身边同样怀揣理想的同窗,都是我们前行的支撑。也请保持最初的热爱与勇气,不害怕试错,不畏惧挑战,在自己选择的专业领域里“沉下心、钻进去”。

作为“新成员”,请允许我用最真挚的心,与全体同学共勉:愿我们都能将心底的“热爱”,在老师们的指引下,熬成专业的“擅长”;将脑中的“想法”,在老师们的鼓励下,踏成脚下的“行动”。像“DeepSeek”不断突破技术边界,挑战曾经的不可能,在各自的领域中勇闯“无人区”,用民大人特有的韧劲和智慧,回应这个时代最迫切的问题。像93阅兵那铿锵的步伐所展现的——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带着对专业的热爱、对社会的责任,让每一篇论文都沾着青稞的香气,让每一次调研都印着高原的露珠,把“共建中华民族共同体,书写美丽西藏新篇章”的答卷写在祖国大地上!

最后,衷心感谢母校给予我们继续成长的平台,祝愿各位老师节日快乐,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也祝愿各位同学在民大收获属于自己的成长与荣光。

谢谢大家!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西藏民族大学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西藏民族大学网所发布信息由原创信息、转载信息构成;
2、凡注明信息来源为西藏民族大学网的信息为本站原创信息,其版权为西藏民族大学网所有;
3、凡注明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信息为本站转载信息,西藏民族大学网不对其观点的正确性和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
版权所有©2015 西藏民族大学 地址:陕西咸阳市文汇东路6号 邮编:712082 制作维护:网络信息技术中心
备案号:陕ICP备16001070号-1     您是第位访客
招生电话:029-33755799(本专科)   029-33755387(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