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9月11日,工学院团委举办暑期“三下乡”大学生社会实践经验分享会。学院党委副书记强巴旦增、团委负责人及各团队负责人、各年级学生代表参加活动。
本次分享会以“总结实践经验 展示实践成果”为主题,旨在激励更多同学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服务社会中锤炼成长。各实践团队负责人以PPT展示、视频播放等形式,生动再现了实践过程中的经历与收获,同时围绕活动组织协调、乡村实地调研、成果转化与巩固等内容开展经验交流分享。“白族吹吹腔非遗传承现状调研与青春赋能行动”实践团负责人程曦聚焦濒危非遗白族“吹吹腔”艺术,介绍了团队成员奔赴云南大理云龙县汤涧村、功果桥镇,从旁观者转变为文化传承者的心路历程,既为古老民俗注入青春活力,更发挥专业所长,为非遗的数字保护贡献了青年力量;“孜东铜器在云端宇宙中的多维解码之旅”实践团负责人梁景凯分享了团队深入日喀则市南木林县孜东村,走进西藏孜东金铜制古艺中心,以“沉浸式调研+多维度实践”为路径,从青年视角为藏地技艺传承建言献策,助力这项承载藏地文明的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新生的实践过程;“年楚河生态守护”实践团负责人次仁曲宗介绍了团队前往日喀则市江孜县开展“清滩护河+科普宣讲”双轨行动,积极探索青年参与生态保护、助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实践经历。
本次分享会不仅搭建了实践成果展示与经验交流的平台,更深化了学生对社会实践价值的理解,进一步增强了青年学子的社会责任感。后续工学院将持续创新实践育人模式,拓展实践领域与载体,引导更多学生在服务国家战略、投身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中锻炼才干,增长本领。
(文、图:次旦卓嘎/审核:冉照海/编辑:陈庆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