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至20日,由学校主办,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西藏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西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联合承办的“记忆・认同・实践: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与援藏援疆口述史论坛”在我校秦汉校区顺利举办。本次论坛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扎实推进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阈下援藏、援疆精神的口述资料整理与研究”的进展。
来自中山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河南大学、青海大学、新疆大学、河北大学、青海民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西安音乐学院、喀什大学、苏州大学、沈阳师范大学、中共阿里地委党校等2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30多名专家学者,以及我校20余名专家及40余名研究生参加本次论坛。论坛开幕式由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副院长陈鹏辉主持。
学校科研处处长张传庆教授致开幕词,他对参加论坛的各位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希望各位专家围绕论坛主题交流思想、汇聚共识,进一步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阈下援藏、援疆精神的口述资料整理与研究”打牢基础。
中山大学刘志杨教授主持论坛并作主旨发言。贵州民族大学王航副教授以《符号传递・制度协同・情感联结:援藏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机制研究》为题,阐述了援藏工作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作用。西安音乐学院田廷广副教授作了《人・自然・社会:中国当代“援藏精神”形成的“三维”解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机制研究》的发言,从三个维度解析了援藏精神的形成。中共阿里地委党校崔飞、丁玉梅则分别以《援藏精神在阿里的成功实践——弘扬和传承孔繁森精神推进阿里地区高质量发展》《孔繁森精神口述资料的研究利用及其价值——以 <口述孔繁森采访实录˙阿里篇> 为视角》,分享了孔繁森精神、援藏精神在阿里地区的实践。中央民族大学马睿博士作题为《中国西藏东南地区“颇萨(posa)”税考析》的报告。论坛设置三个分论坛,相关专家和青年学者围绕援藏援疆的历史脉络、口述资料整理、实践机制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研讨。
论坛闭幕式由周毓华教授主持,三个分论坛分别作小组总结汇报,刘志杨教授作论坛总结发言,他指出,本次论坛主题鲜明,研讨深入而热烈;论坛的成功举办,为援藏援疆精神口述资料整理与研究提供了学术支撑,也对传承和弘扬援藏援疆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文:刘庆龙/图:格玛卓玛/审核:陈鹏辉/编辑:陈庆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