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民大风采

【“辉煌60载,魅力新西藏”——听民大学子的青春告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共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来源:西藏民族大学首页发布时间:2025-09-30本文已被浏览 420 次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开栏的话】辉煌60载,魅力新西藏。2025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西藏实现历史性巨变,创造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

饮水思源,感恩奋进。在这意义非凡的历史节点,西藏民族大学的莘莘学子,时刻铭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心怀对党的无限感恩,用心有情有力感悟雪域高原的沧桑巨变。为记录“青春向党、矢志报国”的铿锵誓言,我们特别开设“辉煌60载,魅力新西藏——听民大学子的青春告白”专栏。在这里,您将倾听到民大学子最真挚的心声:他们诉说对党的似海恩情,表达对西藏这片热土炽热深沉的爱恋,更将以实际行动展现新时代青年扎根边疆、奉献家国的坚定信念与实干作为。

让我们一同走进他们的世界,感受青春脉搏与时代伟业的同频共振,见证誓言如何化作建设新西藏的磅礴力量!

西藏自治区成立于1965年,迄今为止,已走过六十载辉煌历程。西藏自治区60年来的发展成就,不仅是西藏人民艰苦奋斗的成果,也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当代青年必须身体力行的思想实践,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是当代青年不可推卸的使命担当。

回想60载之前,西藏自治区1965年成立之时,地区生产总值仅有3.27亿元,而到2024年,这一数字达到2764.9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是1965年的155倍,年均增长8.9%。数字之间的巨大差距,不仅表现了西藏人民的艰辛奋斗,也从侧面反映了西藏人民经历了翻天覆地的生活巨变。为了促进西藏的经济发展,提高西藏人民的生活水平,让西藏人民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多种措施和多个重大支援西藏的战略举措,例如各个省份对西藏长达30年的支援,不断扩大对西藏的固定投资,允许西藏地区财政收入自用及补贴西藏财政等。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西藏彻底摆脱了千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更是这片青藏高原上从未有过的巨大成就。西藏的经济发展伴随着内地的经济发展,国家的强盛奠定了西藏发展的基础。西藏与内地的经济联系不单单体现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历史,在古代封建社会的历史上也多有体现。

回溯西藏一千多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其发展轨迹可凝练为“三个高潮”与“两个低谷”。第一个发展高峰始于公元 7 世纪初,延续至 8 世纪中叶。这一时期,松赞干布完成了青藏高原各部落的统一,建立起吐蕃王朝。他积极推动制度建设,完善各项治理体系,使民族文化呈现出繁荣景象。同时,松赞干布秉持开放姿态,主动加强与唐朝的联系,广泛吸纳中原地区的物质与精神文明成果,让藏汉民族的友好交往愈发密切,共同铸就了载入史册的吐蕃文明。第二个高潮出现在公元14世纪中叶至16世纪中叶。元朝时期,西藏地方正式归入中央王朝的行政管辖范围,这一举措结束了西藏地区长期以来分裂割据、战乱不休的局面。这不仅为西藏带来了稳定与安宁,更让西藏与祖国内地的联系变得空前紧密,有力地促进了西藏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第三个高潮则开启于新中国成立之后。民主改革的推行,让世代受奴役、遭压榨,既无生产资料又无人身自由的百万农奴彻底翻身,成为了社会的主人。这一变革也让西藏地方社会迸发出以往从未有过的蓬勃活力。这充分说明了西藏与内地同呼吸、共命运,因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当代青年必须身体力行的思想实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一统”思想观念的继承和发展,是对西方民族主义理论的批判与超越。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才能有效抵御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颠覆,才能有效应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民族领域可能发生的风险挑战,才能夯实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思想基础,才能把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做好做细做扎实,不断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才能有力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人民根本利益。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也是当代青年不可推卸的使命担当。这梦想的接力棒,正从先辈手中稳稳传递到青年一代掌心。从五四运动中振臂高呼的爱国青年,到改革开放后勇立潮头的创业者,青春的力量始终在民族复兴路上激荡。当代青年生长在国家快速发展的时代,既见证着嫦娥探月、高铁驰骋的辉煌成就,也深知芯片研发、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攻坚重任。这份使命不是抽象的口号,而要融入日常的行动中。当代青年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基,将个人理想嵌入社会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不懈奋斗。

(文:2024级法学学硕研究生周抗抗/指导教师:倪娜/编辑:陈庆芝)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西藏民族大学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西藏民族大学网所发布信息由原创信息、转载信息构成;
2、凡注明信息来源为西藏民族大学网的信息为本站原创信息,其版权为西藏民族大学网所有;
3、凡注明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信息为本站转载信息,西藏民族大学网不对其观点的正确性和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
版权所有©2015 西藏民族大学 地址:陕西咸阳市文汇东路6号 邮编:712082 制作维护:网络信息技术中心
备案号:陕ICP备16001070号-1     您是第位访客
招生电话:029-33755799(本专科)   029-33755387(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