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上午,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铸牢讲堂”第42讲邀请四川大学考古科学中心李映福教授作题为《冶金技术的扩散与青铜文明圈》的学术讲座。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民族学和历史师范等专业50余名师生到场聆听学习,讲座由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赵俊杰教授主持。
李映福首先以汤普森“三期说”理论为基础,梳理了人类冶金技术的源流与扩散历程,并逐一介绍了人类开发利用铜资源的几个阶段。对以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安拉托利亚高原、伊朗高原为代表的近东地区的早期金属器与冶金遗址的重点介绍,同时对公元前5千纪至公元前2千纪欧亚草原的人群移动与冶金技术的扩散展开了进一步论述。最后,通过对比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青铜文明的特点,李映福指出,中国青铜文明广泛借鉴和吸收周边文明成果,对中华五千年文明、世界青铜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赵俊杰作总结点评,他指出,李映福教授的分享立意深远,以大量考古材料生动地展现出一幅人类冶金史和青铜文明交流互鉴的精彩画卷,这种交流互鉴的历史经验,为当今全球化时代不同文明的对话与共生提供了重要启示。
(文、图:杜少鹏/审核:余小洪/编辑:陈庆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