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上午,首届高原地区教科医协同发展论坛在学校附属医院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学校主办,医学院、附属医院联合承办,立足“健康西藏” 建设提质增效的关键需求,以推动医学教育、科研创新与临床服务深度协同为主线,聚焦高原疾病防治、藏医药传承创新、医学人才培养、特色学科建设四大核心方向共探高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新路径。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张继旺主持论坛。
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罗旺次仁代表学校致辞,回顾了学校67年来扎根咸阳、服务高原的办学成就。罗旺次仁指出,一直以来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西藏民族大学建校60周年贺信精神,始终以服务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为己任,持续加强医学人才培养和科研攻关,累计为西藏输送医疗专业人才6000余名,有力缓解了区内基层“看病难、看病远”的问题。面向新时代新使命,学校将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科医协同创新,持续推动医学教育与临床实践深度融合,为推进“健康西藏”建设、为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活动现场,多位专家学者通过主旨报告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白玛作《藏医药治疗肝病特色优势与临床实践应用》主旨报告,系统介绍了藏医药在肝病治疗中的独特优势,展示了藏医药在高原疾病防治中的深厚底蕴和实践成果。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副院长、西藏高原医学研究所所长格桑罗布作《高原医学研究的过去、现状和展望》主旨报告,梳理了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在高原医学研究领域的历史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展望,重点介绍了医院在高原病流行病学调查、诊疗方案优化和数据库建设等方面的成果。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西藏医院、西藏自治区妇产儿童医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涛主任医师作《医、教、研结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主旨报告,介绍了通过“医教融合、研教协同”模式在高原妇女儿童健康领域取得的显著成效。青海大学高原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汤锋则围绕《高原医学一流学科建设的思考》展开阐述,提出了构建高原医学学科体系的创新思路。
圆桌论坛环节,围绕“构建西藏高原病协同防治新模式”“西藏民族大学医学特色学科建设”2个主题开展。中山大学医学院院长、国家杰青、田国宝教授主持该环节,西安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博士生导师、陈莉娜教授,西藏大学医学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熊海教授,西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格桑顿珠,山南市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强巴旦增,米林市人民医院院长李晓冬等5位嘉宾围绕该主题分享了各自的观点。
本次活动是学校全面进入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一次盛会,为附属医院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与交流平台。通过本次论坛的深入研讨,附属医院将进一步吸收先进经验,深化教科医协同机制,以三甲创建为抓手,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学科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推动高原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文、图:附属医院/审核:宁鹏/编辑:付慧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