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学校“五史”通识教育必修课集体备课会在渭城校区召开。采守宽书记、史本林副校长、教务处负责人、教育教学督导委员会督导、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领导班子、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院长,《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教学团队全体教师参会。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课程负责人汇报“五史”通识课课程建设及教学开展情况,五史课程教师代表辛雷乾、杨胜利、严祥海交流发言。教务处秦国华处长肯定了“五史”课程开设以来取得的成绩,提出五史课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提升教学质量。
史本林在肯定课程前期建设成效的基础上,重点对下一阶段工作提出点评意见,要求在课程建设和教学工作中明确课程思政属性、理清基本观念、强化师资队伍、优化内容整合、完善教学资料、深化实践育人,处理好思政课与专业课等十个关系,推动“五史”通识课程建设再上新台阶。
采守宽在总结讲话中进一步强调,“五史”课程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坚定“四个自信”、增强“五个认同”的核心载体。他要求,要深刻认识“五史”教育的重大政治意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将其摆在育人工作的突出位置。课程建设必须旗帜鲜明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体教师要扛起政治责任,深化教学研究,创新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引导学生在历史的纵深比较中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不断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将其培养成为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文、图:杨黎浩、贺婷/审核:付奋奎/编辑:陈庆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