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短波

传承革命意志 坚定理想信念——附属中学组织学生赴福建古田、厦门等地参加红色教育研学活动

来源:附属中学发布时间:2019-01-02本文已被浏览 7094 次
视力保护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看那先辈的足迹

星星之火燃亮朝霞

浴火重生的儿女

红色基因传承光大

不忘我们是谁……

一首《我们从古田再出发》把我们带到了红色革命圣地福建古田……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响应团中央“红色教育”呼唤,激发青少年“继承革命传统、赞美祖国繁荣、立志成人成才”的热情,号召广大青少年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引领青少年更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扎实开展“红色基因代代传”主题教育实践活动,122530日,附属中学组织学生参加了由共青团西藏自治区委员会主办、西藏青少年实践教育基地和西藏中国青年旅行社承办的“走进革命圣地,传承红色精神”红色教育研学活动。

26日,团队走进厦门杏南中学,参观校园和科技创新等特色实验室,并与该校学生展开交流、交换礼物,时间虽短但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进一步加强了民族青少年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走访了集美学村、参观了陈嘉庚纪念馆。集美学村是集美各类学校及各种文化机构的总称,位于厦门集美半岛坐落于集美村。它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13年始倾资创办,陈嘉庚先生爱国为民、兴办教育的事迹激励着在场的每一位同学励志成才,将来建设家乡、服务社会、奉献国家。随后进入厦门大学校园,参观了校史馆,优美的校园环境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深深地吸引着同学们的目光,激励着同学们十年寒窗,只为坚持梦想,在这一刻得到充分的体现。

27日,团队一起走进鼓浪屿,参观了岛上的郑成功纪念馆,纪念馆系统地展示了郑成功的生平事迹以及为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而英勇奋斗的历程,激发了同学们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参观了厦门博物馆,深入了解厦门的历史和民俗。参观了胡里山炮台,见识了曾被鉴定为“世界现存原址上最古老最大的十九世纪海岸炮”——克虏伯大炮, 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28日上午,团队乘车走进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湖坑镇的洪坑土楼群,凝聚着古代中国劳动人民超绝智慧的古建群,建于不同时代、形态各异、规模不一的客家土楼、学堂等沿溪而建,错落有致,布局合理,与青山、绿水、村道、小桥、田园完美结合、融为一体。振成楼成为大家参观的重点,在讲解员的详细讲解下,同学们充分了解了土楼的建造过程和功能。最后深入当地客家院落,一起与热情好客的客家人把茶言欢,兴起之际,同学们跳起了欢快的锅庄,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29日清晨,团队一行乘坐动车抵达古田,同学们换上统一的红军服装,列队踏着整齐的步伐,先后参观了古田会议旧址、毛主席纪念园和古田会议纪念馆等革命旧址,瞻仰了毛主席雕像并敬献花篮。通过在参观中听取讲解,大家对古田会议召开的时代背景、会议决议的历史作用有了更深了解,对“古田会议精神”暨中国共产党对军队实行绝对领导、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革命真理有了更深的体会,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下午,团队来到才溪乡调查纪念馆参观学习,毛泽东同志当年在才溪乡深入调查研究,写下著名的《才溪乡调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体现的虚心求教、实事求是的精神值得每个同学学习。

此次红色研学之旅,通过参观革命老区旧址、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以及当地的历史、人文、风景等,让青少年感受到党就在我们身边,红色文化就在我们眼前,让红色教育真正的深入人心,同时引导广大学生深刻认识和全面了解建党97周年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深入践行“讲党恩爱核心、讲团结爱祖国、讲贡献爱家园、讲文明爱生活”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寻访红色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激励着同学们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弘扬光荣传统,争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文、图:马科/审核:扎西拉姆/编辑:陈庆芝)

视力保护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西藏民族大学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西藏民族大学网所发布信息由原创信息、转载信息构成;
2、凡注明信息来源为西藏民族大学网的信息为本站原创信息,其版权为西藏民族大学网所有;
3、凡注明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信息为本站转载信息,西藏民族大学网不对其观点的正确性和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
版权所有©2015 西藏民族大学 地址:陕西咸阳市文汇东路6号 邮编:712082 制作维护:网络信息技术中心
备案号:陕ICP备16001070号-1     您是第位访客
招生电话:029-33755799(本专科)   029-33755387(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