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民大风采

【校友故事】六十年后再聚叙沧桑——西藏公学1959级藏文专修班同学在成都聚会

来源:西藏民族大学首页发布时间:2019-10-08本文已被浏览 10865 次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题记】1959年,西藏公学(今西藏民族大学前身)一部设立藏文专修科,从陕西、河南、河北、四川等省的师范、高中毕业生中,选调、招录了300名风华正茂的优秀青年,学习藏语文。尽管当年生活和学习条件都十分艰困,但是学子们依然信心百倍,刻苦攻读,学有所成。

1961年、1962年,除了极少数同学入中央民族学院(今中央民族大学前身)藏文研究班深造或留校工作外,绝大多数同学分两批进藏。几十年来,这300名同学,无论在何岗位,任何职务,做何工作,都发扬老西藏精神,为西藏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西藏、母校,因他们倍感荣光,为他们特别点赞。

9月26日,老同学在成都聚会。青年已成老耄。此次聚会是一次意义非凡、难能可贵、刻骨铭心的甲子聚会。

——张天锁

纪念进入西藏公学60周年同学会
(作者:戴作民)

2019926日,在成都市文化公园举行了一次特殊的同学聚会专门纪念进入西藏公学(现在是西藏民族大学)60周年而召开。到会的是1959年进入西藏公学一起学习的同学,共25人。其中,张天锁同学是由其妻子、孙女们从咸阳专程护送到成都来开会的;陈志林、曾英玉同学身体不好,行动困难,由其女、孙女从成都郊区几十公里青白江区专程护送来参会;刘生财同学专门从重庆市潼南县专程赶来参会;黄荣武同学从川东达州的渠县专程前来参会;王丽曼同学因工作单位有事特地提前赶到会场与同学们见面后再赶到原单位。


1962年3月10日毕业留念

1959年,平息西藏叛乱以后,西藏的改革、建设急需翻译人员,中央从四川、陕西、河南、河北四省的高考生中选拔300名考生到西藏公学学习藏语文。1962年毕业后分配到西藏各地工作。数十年来,他们为西藏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为西藏奉献了青春和热血,有的一直在西藏工作到退休,有部分同学为西藏建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长眠在西藏高原。现在,在世的同学都是八十左右的白发老人,有的内调了,有的退休后回到内地,但是他们仍然心系西藏,把西藏视为第二故乡。为了怀念西藏,有的把自己的网名取成布赤、洛桑、格桑花、红景天、扎西德勒、老山南等等。每年还自发的召开两次同学会。

会议开始,首先由张天锁同学介绍母西藏公学的发展变化。他说:西藏公学从1958年成立以来,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壮大,从西藏公学发展成为西藏民族学院,又发展成为西藏民族大学。现在是一所课程、专业、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60多年来,为西藏培养了大量的人才,这些人才在各条战线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西藏民大博得了同行的称赞,厦门大学的校长就说:可以没有厦门大学,不能没有西藏民族大学。在校庆50周年之际,胡锦涛总书记发来贺信,校庆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给予了学校极大的鼓舞

曾任林芝地区纪委书记的柏在国同学发言。他盛赞母校六十多年取得的辉煌成就,为母校骄傲自豪。也介绍了自己几十年来在西藏工作的艰苦历程,为西藏的改革、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苏凤群同学说:她自己曾在昌都地区丁青县工作当时条件很差,非常艰苦,有时还要预防叛匪的袭击。但看到自己过去培养的学生已是桃李满天下时,倍感欣慰。特别是听说自己教过的学生当上了自治区的领导,更是感到自豪觉得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聚会合影

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言,气氛十分热烈。这批同学在西藏,从基层到自治区机关,从地方到军队,分布在各条战线。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艰苦奋斗,忍受着高原缺氧的痛苦,承担着远离父母、离妻别子的煎熬,坚持长期建藏边疆为家,为建设西藏保卫边疆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也为母校增光添彩。在会上,大家幸福地回忆当年在母校的峥嵘岁月,回忆起学习期间的甜蜜往事,回忆起当年藏汉族老师们苦口婆心地教导,十分兴奋,由衷地感谢母校的教育培养。同学们遥祝母校更加辉煌,为西藏培养更多的人才。

    最后,大家合影留念,互道珍贵,在欢笑中依依惜别。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西藏民族大学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西藏民族大学网所发布信息由原创信息、转载信息构成;
2、凡注明信息来源为西藏民族大学网的信息为本站原创信息,其版权为西藏民族大学网所有;
3、凡注明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信息为本站转载信息,西藏民族大学网不对其观点的正确性和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
版权所有©2015 西藏民族大学 地址:陕西咸阳市文汇东路6号 邮编:712082 制作维护:网络信息技术中心
备案号:陕ICP备16001070号-1     您是第位访客
招生电话:029-33755799(本专科)   029-33755387(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