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陈立明教授受“文学讲堂”邀请,在渭城校区四教4315室作了题为《仓央嘉措及其情歌研究的几个问题》的学术讲座。来自文学院、民族研究院等学院师生50余人前来聆听。文学院副院长、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援藏干部陶国山主持了讲座。
陈立明教授的讲座对仓央嘉措及其情歌从三个方面展开探讨。一是关于仓央嘉措及情歌研究的学术史的梳理。他认可仓央嘉措是18世纪后期人物的历史记载,并梳理了从1930年代于道泉发现并翻译了仓央嘉措诗歌并形成第一个传播高潮,直至新世纪的仓央嘉措诗歌的大众热潮。这一过程中,藏文史料的不断被新发现、西藏仓央嘉措学术研究会成立这两方面值得关注。二是关于仓央嘉措诗歌研究的热点与难点。他认为仓央嘉措诗歌研究存在着长期悬而未决的大问题,包括生平尤其卒年不详、网络时代诗歌数量或真伪难辨、其诗歌是情歌或宗教诗或道歌的内涵尚未明确等一列问题。三是自己在仓央嘉措研究中的一些想法或体会。陈立明指出由于其生平乃至诗歌数量的不确定性,使得研究难度非常大,如果对藏语甚至古藏语不了解,再加上在西藏的实地考察也有一定难度,故从事仓央嘉措研究需要坚持科学精神,坚守学术原则。此外,陈立明还回答了关于仓央嘉措诗歌权威版本、高僧遵守严格的清规戒律却为何还不断书写情歌等问题。
陶国山副教授对讲座进行了小结。他说,陈老师激情澎湃地演讲和标准的藏语诗歌朗诵引起了大家对仓央嘉措情歌的共鸣。尤其是陈老师在学术研究中尊重史实,尊重诗歌艺术本身特点的学术尚真精神,以及谨慎的学术研究态度值得师生借鉴和认真学习。
(文:陶国山/审核:王军君/编辑:张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