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短波

中国民族史研究青年论坛在我校顺利召开

来源:民族研究院发布时间:2023-06-26本文已被浏览 9433 次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为推动中国民族史研究,由我校主办、民族研究院和西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共同承办的“中国民族史青年论坛”于近日在学校召开。来自中央民族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石河子大学、宁夏大学、西安音乐学院、贵州大学、贵州民族大学、青海民族大学、陕西国际商贸学院等校内外近50名青年学者参加本次论坛。

论坛开幕式上,西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任、我校周毓华教授致开幕辞。周毓华对与会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在简要介绍我校发展历史后,着重对我校中国史学科建设、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做了阐述,并指出中国史学科将积极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积极开展理论创新、知识创新,为西藏地区高质量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学术交流环节由周毓华教授主持。石河子大学叶小琴副教授分享了我国台湾地区70年藏学研究的成果,并对未来趋势提出自己的看法;石河子大学陈潘老师梳理了“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中的土司资料,并分析其史料价值;西安邮电大学李圳副教授通过对文献的比对,对羯族发展历史上四个阶段做了介绍;宁夏大学金鹏飞副教授通过中央背景与地方根基两个维度,分析了西藏地方四大摄政基础的非均衡性及其影响;陕西师范大学博士杨娅通过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研究视域,重新审视唐蕃和亲的历史影响;青海民族大学陈昱彤博士以清代中央与西藏地方交往中的贡赐物品为切入点,分析了贡赐物品在民族间友好交往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独特作用;贵州民族大学王航副教授考释了清代穆坪土司坚参囊康的功德碑碑文,认为该功德碑诠释了穆坪土司的国家认同,同时也具有红色文物价值;中央民族大学博士李子君认为国民政府改组蒙藏委员会藏事处,体现了中央政府治藏政策的调试与完善;我校在读研究生周天缘从民众心态变化的角度,肯定了红军进入川西北地区后采取民族政策。叶小琴副教授作了学术评议。

圆桌会议环节由陈潘老师主持,贵州民族大学王航副教授分享了所承担的《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贵州卷》编纂工作及心得体会;周毓华教授作了《如何申报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学术报告,与会人员围绕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藏学研究、土司资料整理等热点话题展开讨论。

我校民族研究院彭陟焱教授对各位学者参加本次会议表示衷心感谢,并作学术总结。

                 (文崔逸菲/图:李博文/审核:陈鹏辉/编辑:陈庆芝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西藏民族大学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西藏民族大学网所发布信息由原创信息、转载信息构成;
2、凡注明信息来源为西藏民族大学网的信息为本站原创信息,其版权为西藏民族大学网所有;
3、凡注明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信息为本站转载信息,西藏民族大学网不对其观点的正确性和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
版权所有©2015 西藏民族大学 地址:陕西咸阳市文汇东路6号 邮编:712082 制作维护:网络信息技术中心
备案号:陕ICP备16001070号-1     您是第位访客
招生电话:029-33755799(本专科)   029-33755387(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