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02年7月,教育部明确由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天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对口支援西藏民族学院。此后,在中央和各部委关心支持下,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众多高校相继响应中央决策部署,对口支援西藏民族大学建设,先后派出200余名援藏干部来校任职任教,助力西藏民族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一轮轮援藏干部用无私奉献和青春热血书写着“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新时代篇章,和西藏民族大学师生一道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全力以赴,为服务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不遗余力。
为更好地宣传对口支援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切关怀和坚强领导下,在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指引下,援藏工作以及广大援藏干部的奉献精神,学校特开设《“援缘”流长——我与民大的故事》专栏,通过援藏干部的笔尖共同回忆他们与民大的故事,以此表达民大人对所有援助单位和援藏干部的崇敬和怀念。
我的援藏故事:成全之道,圆梦之路
中国传媒大学 魏峰
魏峰(右四)参加“影像的力量”暨西藏文化对外传播研究研讨会
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无法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过,就无法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感受过,就无法知道其中的价值;有一个地方,你没有生活过,就无法发现她的魅力……对我来说,援藏不是一场跋山涉水的远行,而是一段成全与满足的经历。
报名
2022年5月,当看到学校发布选派教师援藏的通知时,没有片刻犹豫就报了名。西藏于我,是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地方。我是在内蒙古草原上长大的,祖辈那一代,towd(蒙语西藏)就是一个常挂在嘴边的神奇地方。世代放牧的祖父学识字、算术就是旗里一位从拉萨求学回来的僧人教的……而我对于西藏的了解,甚至远不如祖父知道的多,除了常常听到的几句“翻身农奴把歌唱”“唱支山歌给党听”之外,其他几乎所知寥寥。谁会想到,有一天我有机会要去那里工作,还是给西藏的孩子们教书,不论这是机缘还是巧合,我知道,这一趟旅程我必须去。
援藏
经过层层选拔和严格体检,我如愿成为中组部第十批援藏干部团队的一员。满怀一腔热情和憧憬,来到党中央为西藏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西藏民族大学报到。这所学校为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特殊的历史贡献。国家的教育援藏政策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一批批对口支援高校的教师前赴后继来校任教、倾囊相授,民大以“厚谊永志”的丰碑铭记这份可贵的援藏精神,更以“高看一眼、厚爱三份”的真诚关爱着每一位远道而来的战友。一声声问候,一句句关怀,我体会到了民大独有的温暖和善意。
这是一座美丽又独特的校园,西藏的学生来到内地省份,内地的学生来到西藏的大学,还有我们这些来陕援藏的新朋友,这一刻,大家都成了民大人。在这里,我遇到了很多可爱的学生和敬业的同事,他们让我感受到了师生间的敬意和民族间的友爱。无论学生还是教师,求学路上,我们都需要一点新的补给和滋养,需要一点休戚与共的宽容和善良,这既是个体成长的需要,也是一种文化的需要,我想,这就是教书育人的职责所在吧。
教书
2023年3月,疫情过后,我终于走上讲台见到了我的民大学生。天蓝如洗,笑靥如花,恰似藏家孩子骨子里的淳朴和善良。在与学生们的教学互动和日常相处中,孩子们认真专注、热情有礼,很是让人欣慰。但很多时候他们比较害羞内敛,不善表达,汉藏同学间的交流和交往也不那么积极。藏族同学对于区外省份的风土人情了解有限,区外学生对于西藏的过去和今天也所知不多。课堂上的一个案例,有时非得举出区内区外两个版本才能保证全班学生心领神会。我尝试过用故事激励,用格言指引,用谈心舒解,偶有效果,但无法持续。我继续观察、思考、摸索,突然觉得,学生们内心深处是在渴望尊重,渴望被认可。
为了鼓励他们更加积极地表现自己、了解对方,增强学习的热情和信心,我安排汉藏学生搭配组成学习小组,协力完成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相同的问题,要互换身份和视角,学会从对方身上寻找自己所缺乏、所需要的东西,用同学家乡的事例来论证阐述。每人每月要给同组同学推荐一篇有关自己家乡的文史读物或影视作品,月底的作业就是交流各自的阅读心得。激发他们在学习中多看多想多说,激励他们自我发现,相互肯定,学会讲述自己的故事,学会倾听别人的心声。
感怀
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期间,见到援藏干部时,十分动情地说“援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崇高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显著优势。缺氧不缺精神,这个精神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你们在高原上,精神是高于高原的。这个事情必须一茬接一茬、一代接一代干下去。一方面支援了西藏,集中力量办大事;一方面锻炼了干部、成长了队伍。援藏应该是你们一生中最宝贵的经历之一。”
我的岗位不在高原,除了寒暑假进藏调研,也几乎没有经历过缺氧,但从到校的第一天起就总是在想,我能为这里做些什么,离开时,又能给这里留下些什么。“爱国、兴藏、笃学、敬业”是西藏民族大学的校训,恰恰也是我援藏之行最好的总结。民大三年,朝乾夕惕,我真切体会到,爱国不仅是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更是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和使命;兴藏是要让雪域高原繁荣发展,更关乎国家的兴旺与安宁;笃学是我对青年学生的督促和期许,也是我站稳讲台、教书育人的根本;敬业就是满怀这份自豪感和使命感,把工作当做事业,将小我融入大我。援藏,成全了我知藏、爱藏的心愿,兑现了对祖父的承诺,更使我成为建藏、兴藏的见证者和参与者,这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经历。
(作者简介:魏峰,中组部第十批援藏干部、中国传媒大学学生工作部(处)副部(处)长、西藏民族大学党委(学校)办公室副主任兼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2022年8月赴西藏民族大学开展对口支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