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我校建校60周年贺信精神,强化课堂价值观引领,推动课程思政在教学中走深走实,持续提升教师育人能力和水平,12月6日下午,学校举办课程思政教学创新能力提升工作坊。教务处领导、一流课程负责人、2024年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参赛教师等60余人参加活动。
教务处副处长张兆基结合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文件精神,介绍了学校提高教师教育水平和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部署和安排。他讲到,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反分裂斗争教育为重点,以“三全育人”为抓手,大力培养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精心提炼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机制更加健全。他强调,课程思政的核心理念是价值引领完全融入大学课程体系,要将立德树人融入人才培养的各方面、全过程。
同频共振,思政育人。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课程思政组三等奖获得者刘玉皑博士,以“主线引领 图谱筑基 三交实践 协同共建”为题,介绍民族类课程的课程思政实践路径,分享如何按照价值引领、能力达成、知识传授的总体要求,善用社会实践大课堂,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经验。
西藏自治区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获得者张晓老师,回顾自己“大学青椒”的成长过程,进行《工程结构设计程序应用课程》说课展示。分享如何在教师培训、教学竞赛中精心打磨课件和授课细节,从工科类课程的既有教学内涵逻辑中挖掘课程思政育人的价值功能,将“专业教育”同“德育教育”相融合的感悟。
在交流环节,与会老师围绕课程思政实效、思政元素的挖掘与提炼方法、课程思政教学报告的撰写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大家各抒己见,分享经验与有益尝试,现场气氛活跃热烈。
参加本次教学工作坊后,老师们纷纷表示,工作坊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具体的实践操作,感受到了课程思政的鲜活度和感染力。要以习近平总书记致我校建校60周年贺信精神为指引,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抓住课程改革核心环节,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自觉积累、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以更高热情投入课程思政教学创新与实践中,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实效。
(文、图:王丹屏/审核:秦国华/编辑:陈庆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