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的背景下,西藏民族大学“返家乡”实践团——“高原非遗田野实践团队”于2025年1月27日至2月5日,赴拉萨市、林芝市开展“以铸牢为基·非遗绽放时代华彩”社会实践活动,旨在通过深入挖掘当地非遗文化资源,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拉萨非遗文创调研行
1月27日上午,实践团参与由拉萨市文旅局在神力时代广场主办的“跟着春晚看拉萨”系列活动之非遗及文创产品销售活动。活动现场,实践团成员与观众共同聆听普松雕刻技术传承人斯曲对古雕版技艺的讲解,并与非遗传承人交流分享对非遗“两创”理念的理解,探讨古雕版技艺的传承和创新发展之路。
下午,实践团走进西藏雪堆白技工学校,参观唐卡绘制与藏香制作等教育基地。实践团成员在“雪堆白”项目负责人的引领下,参观了学校的唐卡绘画工作室和藏香制作车间。项目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学校采用的“产、学、研、展、创、孵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不仅注重理论教学,还强调实践操作和市场推广,形成了完整的非遗文化传承链条。实践团与师生们开展了深入的交流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分享了对非遗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实践团成员还与学校教师进行了座谈,探讨如何更好地结合现代教育理念与传统非遗技艺,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林芝非遗文化之旅
2月3日至5日,“高原非遗田野实践团队”深入林芝市开展非遗文化调研活动,探索藏东南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
2月3日,实践团来到米林市西嘎村藏纸加工厂,拜访藏纸技艺传承人,深入了解这一古老工艺。藏纸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还为当地村民带来了经济收益。实践团成员携带宣传手册,向村民讲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指示,详细记录藏纸制作的全过程,为非遗保护收集一手资料。
2月4日,实践团参观林芝藏东南文化遗产博物馆。团队成员体验藏东南地区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魅力,深刻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更加坚定了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决心。
通过此次“以铸牢为基·非遗绽放时代华彩”社会实践活动,“高原非遗田野实践团队”深入拉萨市和林芝市,实地调研了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收获颇丰。实践团成员不仅切身感受了西藏地区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更深刻认识到非遗文化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助力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未来,实践团将继续秉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理念,积极传播非遗文化,推动其与现代生活的融合,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将持续关注非遗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筑牢文化根基。
(文:索朗旺姆/图:格玛卓玛、德庆央宗/审核:刘玉皑/编辑:祝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