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之名,赴家乡之约。2025年寒假,学校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组织5支校级重点实践团队和12支学院重点团队共1000余名师生开展“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期间,社会实践团队成员积极参与红色筑梦、强国体验、铸牢实践、民族团结、成就观察等专项内容。学校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旨在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投身基层、服务家乡、感知家乡,推动共青团实践育人工作深度融入高校“大思政课”建设,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从1月以来,广大学子积极响应号召,返回家乡在基层实践中书写青春答卷。专业定向实践、乡情民情考察、助力家乡建设,同学们奔赴西藏各县(市)区,在“返家乡”社会实践中积极担当、淬炼成长,展现了新时代民大青年风采。
红色筑梦——追寻红色足迹 ,传承红色基因
红色筑梦一直在路上,追寻红色足迹—张国华校长事迹调研团在指导老师马天祥教授的带领下,实地走访张国华将军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切身感受他曾经的革命岁月,了解张国华将军的革命生涯和丰功伟绩,看着张国华将军的雕像,调研团成员们心中深深触动,涌出强烈的使命感。为了更好了解张国华将军的英勇事迹,他们还查阅了大量资料,形成了丰富的调研报告,汇编了相关文献资料。
雪域宣讲聚力量,为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实践团深入边境线讲述党的红色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和沂蒙精神,激发边疆群众的爱国情感,强化国家认同和民族自豪感,共同构筑团结、和谐、繁荣的民族梦。
强国体验——涵育家国情怀,增强社会责任
在强国体验行中,由民族研究院陈鹏辉教授为指导老师的青藏铁路铸魂行团队从咸阳乘火车出发,沿青藏铁路开展实践活动,赴西宁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参观青藏铁路精神展厅,采访张生林先生等多位青藏铁路建设者,搜集了宝贵的一手资料。队员们通过实地调研,感受到了建设者们勇敢跨越,挑战自然极限的精神,蕴含的无私奉献精神,各民族建设者攻坚克难的精神,深刻领悟世界屋脊上的精神丰碑。
“东海西陲·军魂传承”,西藏民族大学爱我国防实践团通过邀请边防士兵录制分享军旅生活的视频,采访西藏退伍军人形成国防宣讲材料,并前往青岛各中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宣讲,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国防的重要性,共同传承和弘扬军魂精神。
铸牢实践——践行新时代思想,丰富社会化技能
由新闻传播学院王丽莉老师带队指导的家庭守望实践团队在铸牢实践行中,用眼发现、用心感受、用手记录,家乡、家庭、家人的变化在照片、视频和文字中被记录下来。岁岁年年,新旧对比,实践成员强巴卓嘎在活动中表达了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深认同感。
“法润乡土”社会实践团依托法学专业基础,面对面为基层老百姓提供法律咨询服务。针对居民提出的土地纠纷、婚姻家庭、劳务合同等问题,耐心解答,提供切实可行的法律建议。此外,团队结合当地民俗,创新宣传形式,将法律知识融入藏戏、歌舞、小品之中,发放手册和指南,开展基层普法宣传,进一步提升了基层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
税惠助农先锋团队深入萨迦县吉定镇加木、培庆、吉定三村,以金融反诈提升乡村财务健康。结合本地案例剖析诈骗套路,提醒村民守好“钱袋子”,在乡村普及财务知识、强化反诈意识,为乡村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民族团结——凝聚团结之力,共绘团结画卷
“我们在一起过新年”校级重点实践团,几位汉族同学在藏历新年期间,赴拉萨开展年俗体验行。他们走进藏族同学家中,“在一起”过新年,拉近距离、增进情谊,深化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加强民族团结,共建和谐西藏。
“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藏家儿女皆能歌善舞。在今年“welcome to拉萨西藏网络藏历新年晚会”中,塔杰次仁、格桑群宗等8位同学参加了拉萨市藏历新年联欢会和那曲市尼玛县藏历新年晚会演出。身体力行用独特的民族文化向全国中华儿女展示了一个美丽、幸福、团结的新西藏,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成公主进藏撒下的民族团结的种子生根发芽、枝繁叶茂。体育“雪域逐梦青少年体育中考指导交流”社会实践团,在昌都市左贡县碧土村开展为期14天青少年体育中考交流活动。团队中两名汉族同学克服高反等身体反应,在当地讲解相关体考政策、重点开展了长跑、立定跳远、实心球等项目的技能培训,为当地藏族学生带去了更加专业的体育知识和实训,让他们的体育梦想展翅飞翔,充分展现了汉、藏一家亲的浓厚情谊。
成就观察——汇聚正能量,弘扬主旋律
“以铸牢为基·非遗绽放时代华彩”,民族研究院高原非遗田野实践团队在拉萨、林芝两市深入挖掘当地非遗文化资源。“跟着春晚看拉萨”系列活动之非遗及文创产品销售活动中,他们在现场与观众共同聆听普松雕刻技术传承人斯曲对古雕版技艺的讲解;前往西藏雪堆白技工学校,参观唐卡绘制与藏香制作等教育基地;拜访藏纸技艺传承人,深入了解这一古老工艺;在林芝藏东南文化遗产博物馆体验藏东南地区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魅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新闻传播学院“藏韵镜采·家国情深献礼团”7名志愿者在日喀则市开展携手关爱,让福利院的笑容更加灿烂活动,通过“玩游戏+活动比赛+排练节目”的互动教学模式与娱乐的方式,组织排练不丹舞蹈、篮球对抗赛、朗诵大赛等等,丰富孩子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传递来自社会人士的关爱,弘扬青春正能量。
公益服务——提升专业水平,实现双向赋能
他们走进家乡开展支教支医活动,切实感知了家乡教育、医疗系统发展变化,真正走进群众,走近家乡,深入了解家乡的制度政策,为家乡建设挺膺担当。
教育学院“青春领航 支教筑梦”寒假公益活动用教育学专业知识付诸实践,用爱心和耐心为仁布村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收到了仁布村村委颁发的奖状和诚挚的感谢。
医学院“医心传暖意 青春赋乡情”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理论讲解+实操演练”的互动教学模式,向社区居民普及应急救护知识。实践团队长普珍系统讲解了心肺复苏术、海姆立克急救法、外伤包扎等常见急救技能,并结合真实案例详细阐述了急救的黄金时间和操作要领。
外语学院“五育先锋支教”团队在日喀则市仁布村开展寒假作业辅导实践活动,成员均来自我校研究生学科教学英语和汉语文等相关专业。此次活动有效提升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丰富了他们的寒假生活,对助力乡村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形式多样的“返家乡”社会实践,一届又一届的西藏民族大学学子怀揣着对家乡的深情与眷恋,踏上归途,走近群众,在实践中成长,为家乡建设注入了新活力,实现青年学生成长与基层发展的双向赋能。
(文:袁丽娜/图:各实践团队/审核:索朗玉珍/编辑:陈庆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