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下午,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赵白生应邀为文学院师生作题为《传记文学:转型时期的新风向标》的学术演讲。文学院教师和研究生150余人前来听讲,文学院院长王军君教授主持讲座。
讲座伊始,赵白生教授就抛出核心命题:“在智能社会崛起的时代,传记文学如何适应大转型期?”他提出了传记文学的本质是“人的生命书写”,“一切知识都是传记”等命题。他通过分析智能时代大变革期的四大反应——焦虑绝观、保留意见、开路先锋、思想转型,并结合丘成桐和Geoffrey Hinton等转型时期领袖传记,揭示传记文学记录时代精神的独特价值,指出转型时期的新风向标。随后,他从宏观视角分析“传记文学的世纪”,梳理其世界潮流、历史渊源与文类嬗变,并以傅雷《傅雷家书》、季羡林《清华园的日记》和2023年的“三大传记”为例,阐释传记文学所承载的转型时期的新价值观、新世界观、新宇宙观和新历史观。又从微观角度进行剖析,提出经验的经典化、自我的寓言化、身份的象征化等传记文学中转型人物养成的三要素。
在交流互动环节,赵白生结合自身的文学和学术经验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以兼具学理深度与现实关怀的论述,为同学们勾勒出传记文学在智能时代的转型蓝图。
(文:翟颖颖/审核:王军君/编辑:陈庆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