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晚,民族研究院召开学生就业实践分享会。学院党委书记付奋奎、党委副书记魏金川、毕业班班主任、学院就业联系人、2025届毕业生、部分低年级学生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魏金川主持。
四位优秀学生代表分享了各自的成长经历。24级中国哲学专业龚晶同学分享了自己大学毕业后从国企到创业开甜品店,再到考上研究生的经历,告诉大家:第一个工作不是终身契约,而是人生跳板,在梦想实现之前,先养活自己。21级本科生旦增仁桑,通过社交媒体销售藏文书法作品、文创产品。他说:“把传统文化和现代需求结合,就能找到市场。”普尺同学讲述了自己从成绩平平到成功考取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经历;苏煜舟同学作为某平台知名游戏博主,认为“新兴行业充满机会,但需要持续学习和创新。”
魏金川在总结时表示,这些案例展现了就业的多元化可能。他鼓励在场学生:“就业形势多元化,希望同学们打破一步到位的传统观念,先就业积累经验,再逐步调整职业方向。”学院将持续提供就业指导、创业扶持等服务,助力学生成长。
(文:王雅丽/审核:魏金川/编辑:陈庆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