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上午,新闻与传播学院邀请渭城区融媒体中心副主任李胜灵以《“以梦为马,无畏远方”:新时代媒体人的使命与逐梦之路》为题进行专题讲座。
从基层到名校:凭借热爱完成学历逆袭。李胜灵开场便分享了自己的求学历程。她坦言,从事新闻行业的起点并不高,但对新闻怀揣着极高的热情。在工作过程中,她始终没有放弃学习,利用业余时间刻苦钻研,通过不懈努力,成功考上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研究生。她用自身经历鼓励同学们,无论起点如何,只要对新闻事业充满热爱并为之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在这个领域不断提升自己,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实战经验谈:新闻挖掘与行业发展认知。李胜灵分享了“探寻泾河源头”活动的难忘经历。在这次策划报道中,她克服了资金短缺、人员不足等困难,依托扎实的采访功底,完成了对泾河源头的探寻报道。她强调了“行万里路”对于新闻工作者不可或缺的重要性,鼓励同学们走出课堂,深入实践。
针对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的“就高不就低”心理,李胜灵阐释了“新闻无级别”的观点,拓宽就业边界。她认为,在信息传播领域,国家级、市级、县级媒体均各擅胜场。国家级媒体凭借其丰富的资源和广泛的影响力独占鳌头;而市级和县级媒体则因贴近基层,更能敏锐捕捉本地生动鲜活的新闻。媒体人应当充分认识各级媒体的特点,善于在不同平台挖掘新闻价值。她表示,官媒权威性高,肩负着政策宣传等重要责任;自媒体则灵活多元,能够展现个性视角。二者应相互借鉴,共同推动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
素养与使命:新闻人的职业成长指南。谈及职业发展,李胜灵给出三大锦囊:首要之务是保持旺盛的好奇心,让新闻人永远行走在探索的路上;其次,需精心锤炼出独一无二的核心竞争力;最后,更要矢志不渝地坚守新闻理想。这些建议正是对此次讲座主题的回应:把梦想当作前进的指引,全力以赴追逐它。“记者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毁誉忠奸,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人命关天。”李胜灵最后引用郭超人的这句话,强调要以敬畏之心对待新闻事业。
为激励学子,李胜灵特别赠送个人作品《追寻泾河魂》给现场互动的学生。该书作为泾河文化系列丛书之一,凝聚了她对地域文化的深耕与思考,成为连接理论与实践的鲜活教材。
此次讲座正值新闻与传播学院建院20周年之际,李胜灵的分享不仅为同学们的新闻学习与实践点亮了前行的灯塔,也会化作一股动力,注入学院蓬勃发展的血脉之中。
(文:丁浦竞、曾洁/图:曾洁/审核:金石/编辑:陈庆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