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不断完善“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危机预防干预体系,以“五育并举”“我们在一起”助推“健康民大”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坚持师生“身心相养”,立足班级心理委员、宿舍长职责,依托各类培训、讲座等形式,扎实宣传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持续发挥学生朋辈互助在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中的作用,推动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走深走实。
一是组织心理委员参加全国高校心理委员MOOC平台培训。学校依托全国高校心理委员MOOC线上平台,鼓励各班心理委员线上学习倾听、共情、积极关注、认知行为疗法、人本主义疗法等常见的心理知识及心理疗法的理论知识和案例,以心理知识培训推动心理委员认证,力求建立一支专业的心理委员等学生骨干工作队伍。2025年春季学期以来,共组织185人参与学习,175人获得培训证书,全校累计获得证书的心理委员有400人,占比全校心委总数的96%。
二是组建培训工作讲师团。学校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任课老师中筛选出6名教学水平高、心理危机干预经验丰富的老师,通过分组研讨、集体备课等方式,制订适合学生骨干心理健康教育实战能力提升专项培训的课件。每位老师负责两个学院的全体骨干学生,利用夜间、周末等休息时间,针对性地对376名班级心理委员、2425名宿舍长进行全方位培训。
三是优化培训的核心内容。6名老师以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宣传为目标,聚焦大学生常见的焦虑、抑郁、人际关系的成因与表现,明确了心理危机与心理异常的标准。结合真实案例模拟心理危机场景,介绍了常见的心理危机表现形式,详细讲解了及时报告、倾听陪伴、共情表达、资源转介的技巧并通过课下的角色扮演练习,模拟如何与情绪困扰同学建立信任关系。针对如何组织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活动,6名老师从自身工作经历出发,交流分享了组织班级心理主题班会、压力管理、情绪调节、筛查访谈、心理科普短视频制作、心理知识竞赛的成功经验等。
四是注重培训实效。本次培训以“理论+实践”为核心,注重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相结合,既宣传普及了心理健康基础知识,也让学生们学习掌握了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应对技巧;又强化了心理委员、宿舍长的角色认知和职责定位;更是增强了学生骨干的责任意识,发挥了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桥梁纽带”作用,构建起班级学生心理健康的动态反馈机制。
经过此次系统性培训,学生骨干纷纷表示受益颇多。参训学生普遍认为培训内容“实用性强”,尤其在危机干预和沟通技巧方面收获显著,不仅提升了专业能力,更增强了学生骨干助人自助的高度责任心。经过培训满意度抽查显示,95%的受训学生认为“对日常开展工作有直接指导意义”。
文学院的同学表示,“以前不知道心理委员的工作这么重要,现在明确了这项工作不仅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助人技巧,更需要有强大的助人自助之心。希望这样的培训经常开展”。民研院的同学也表示,“经过学校线上线下全方位的培训,我觉得自己不再是可有可无的班委,对自我的角色认知也更加坚定。我也知道如何去开展工作了,同学们私聊我、求助老师的次数明显增加了,我感受到了一种被同学需要、被同学们认可的价值感”。教育学院学生表示“心理委员、宿舍长、学生骨干是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未来需进一步加强校院两级联动,定期组织经验分享会,继续完善心理委员认证制度”。针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培训工作,新闻传播学院学生表示“老师们应针对不同年级、专业需求进行差异化课程设计,并结合社会热点(如网络成瘾、就业焦虑等),动态不断更新培训内容。”。
本次培训有效提升了学生骨干的心理服务能力,让他们在助人与自助中实现双向成长,为构建和谐校园心理健康生态打下坚实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将持续深化“全员育心”理念,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载体,提升教育服务的温度和立德树人的效度,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
(文:谢凌飞/图:各学院/审核:易广川/编辑:陈庆芝)